先进报道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上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1-12-4 0:27:19   点击数:
 

他,被业界誉为“国内白内障手术大师”——

在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和晶状体脱位手术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个人主刀白内障等手术超8万例;针对婴幼儿白内障治疗难题,首先采用微创玻切及后囊膜切开手术技术;解决了众多复杂性白内障治疗技术难点……

他就是——

复旦大医院

卢奕

卢奕,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医院眼科研究院院长、眼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第一次与卢奕见面,记者特别留意了那双被同事和学生称为“难得一遇的巧手”——白皙细腻的皮肤,没有岁月的一丁点痕迹,整双手不大,手指却纤长灵活。卢奕说,自己和家人都爱惜这双手,平时太太都不让他干家务活。当年他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是计算机系,阴差阳错成了医学生,却让这双“天生眼科医生的手”有了用武之地。从小喜爱研究照相机的卢奕,年报考了复旦大医院眼科的研究生,他说眼球就像照相机一样精巧而细致,自己就像一个“修理眼球”的工程师,个中很有趣味。此时,记者真想知道,这双手是如何妙手拨云除翳障,银瓶洒露送清馨?

“卢奕卢奕我爱你”

高超诊疗技能,福慧大众

40年前,一封盖有黑龙江省邮戳的信放在了上海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的办公桌上。写信人是一名18岁的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常继国,他来自该省一个偏僻村庄,视力只有0.04和0.02,自幼看不清物体,多次求医无果。这种罕见疾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年和年,郭秉宽教授(卢奕的博士生导师)和褚仁远教授(卢奕的硕士生导师)为他进行了双眼手术,术后视力达到了0.5和0.6。年,他的右眼又突发视网膜脱离,急忙赶到上海就诊,但当时因自己所在的企业已关闭数年,积蓄用尽,无力支付手术费用,决定放弃治疗。褚仁远会同卢奕等专家,耐心劝慰他鼓起勇气,战胜疾病,不仅为他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而且减免了医药费,最终由卢奕主刀施行手术。手术前,卢奕担心患者眼力不济,亲自到路口去接;手术期间,他特地嘱咐助手:“一定要小心、细致,他只有这一只眼睛了。”手术终于取得成功,患者又恢复了视力,带着全家迁居北京,重新开了店,买了房,生活接近小康。

前几天,当记者拨通常继国的手机,远在北京的他听到“卢奕”两字,脱口而出:“卢医生人好,技术最好!”并不断地赞叹郭秉宽、褚仁远、卢奕三代名医为他多次解除病痛,保留了视力,更关怀、鼓励他过上了幸福生活。之后,他的两个妹妹也获得了医治,疗效良好。年常继国在北京成立了“康心马凡综合征关爱中心”,帮助50名马凡患者免费接受手术治疗。

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这段长达40年并仍在持续的医患情谊,让常继国由衷地感叹:“医患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

年,第九届眼科年会的手术演示环节,卢奕挑战高难度手术“青光眼+浅前房+超硬核”成功,大会主席、时任中华眼科副组委何守志将军当场称赞:“卢奕卢奕我爱你!”如今,卢奕是在国内外进行现场手术演示最多的中国眼科医生,共11次。他在手术台上沉着应对的身影留在了亚太眼科学会年会、全国眼科年会上。

卢奕的匠人风采更是福慧大众,帮助了许多求医无门的患者——辗转于医院求医未果的姚某,被卢奕明确诊断为许多临床医生所不知晓的“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视力1.0,其他症状也痊愈了;参加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慈善复明活动,卢奕与其他专家一起,克服高原反应,共免费服务患者人,白内障手术例,手术全部成功,获得当地百姓的盛赞;年医院建院60周年之际,他为60名奉贤区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慈善手术……

“国内白内障手术大师”

创新技术专长,首创模式在全国推广

复旦大医院眼科的学术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20年前卢奕成为白内障学科主任时,每年白内障手术量只有例,在上海市排名第六,而年已达到每年1.4万例,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白内障临床诊疗中心。

剥去黑暗的挣扎,还原世界七彩的灿烂。卢奕在该院眼科从医的31年间,兢兢业业,医治大量眼病患者,履行日常工作之外,还在先天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富有实用意义的学术创新,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多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一直令人“早晚为难”:早期手术,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困难,手术并发症高;晚期手术,错过视力发育最佳时期,手术疗效差。国内常规做法是:婴幼儿一期白内障摘除,到了2岁至3岁,二期IOL植入。卢奕在国内最早采取前段玻切+IOL植入的手术方式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并联合改良式囊袋张力环(MCTR)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复发率由90%以上下降至5%以下,IOL植入时机显著提前。他也因此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在多人的先天性白内障群里,被评为“先天性白内障最好的医生”。

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方面,卢奕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改进。他从改进麻醉方式入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患者痛苦;首创核心技术超声乳化直接劈核技术,切口缩小,被国外白内障教科书收录;他自主研发的微创撕囊镊,获得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革新让手术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5-10分钟,切口从3.0-3.2mm缩小到2.2-2.6mm。这一微创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推动了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同时,他攻克了复杂性白内障的众多技术难题,如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缺损、小眼球并发性白内障等。

卢奕勤于探究,敏于创新,更乐于分享。人工晶状体记忆支架环、折叠式零球差悬吊人工晶状体等6项研发,获得国家专利,医院推广应用。

“给我光明的上海医生”

完善职业素养和能力,向大国工匠升华

卢奕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眼科医师,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追求完善,要实现从‘拥有高超诊疗技能’的能工巧匠,向‘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的升华,并能够引领大家不断地革新发展。”

让8万多名患者的美好人生“眼见为实”,卢奕靠的不仅仅是那双“天生眼科医生的手”,更是在病房里、手术台上、门诊间内,31年如一日对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不断追求和完善。他认为,看病不等于开刀,是否解决病人的问题,关键要看病人的术后感受,这才是做医生的本质。卢奕手术做得好,但他不在意数量,更看重手术的规范性操作,更专注于解决高难度手术和疑难杂症。很多患者因卢奕“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重建光明,而对他感激涕零。即使在西藏高原,他都能遇到感恩的患者。

那年在日喀则义诊,原来就有高血压的卢奕,高原反应很强烈,服下两粒药片后,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每天诊疗数十例患者。一天,来了一位小学生,说“要找给我光明的上海医生”。他说不出医生的名字,也记不得模样,卢奕按常规进行了检查,看到患者术后恢复得很好,之后在翻阅病史时,竟然发现当年就是自己做的手术。远隔千里,小学生要感谢的人,近在眼前。

卢奕不吝精湛技艺的传承,更善于把实践的成功,进行理论总结。他个人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上海市课题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学论文篇;主编《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白内障》、《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等论著。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次(其中4次为第一完成人),并获得上海医疗行业唯一的“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奖”。

医生誓言,激励着卢奕不仅为患者殚精竭虑,更为眼科的人才梯队建设用心良苦。他感恩郭秉宽教授传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对患者的关爱精神,他从褚仁远教授身上学到了开拓创新的能力,他在医德、医术上倾力传承,创造活跃的学术思维,至今已培养41名研究生,95%是博士生,学生遍布国内外,大多是医疗骨干。正如他的学生,复旦大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蒋永祥医生所说的:“老师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他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转化为指南规范,指导后辈们严谨细致,追求卓越。”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劳动报·健康周刊》同步查阅??

了解更多“防治白内障,你需要了解这些实用知识”,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zlsd/1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