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组常见的严重威胁视神经及视觉功能的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约有60%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亚洲,而我国是青光眼患者最多的国家。青光眼早期表现并不明显,很多患者以急性发作前来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所以定期检查不论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还是青光眼患者的随诊都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近年来青光眼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重要表现,但是,眼压高并不都是青光眼,而青光眼也可能表现为眼压正常。不同个体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正常眼压不能以某一准确数值来定义。我们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这个范围是绝大多数人的眼压范围,而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眼压虽然已经超过21mmHg,但并没有出现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非青光眼;也有部分患者虽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却发生了典型青光眼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由此可见,青光眼高眼压并非都是青光眼,而正常眼压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由于眼压象血压一样,每时每刻是波动的,因此一次眼压的正常并不能说明问题,研究者发现有半数的青光眼患者高眼压出现在半夜1点到早上7点之间,所以进行24h眼压的测量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很有意义。根据眼压的最高值和波动值,医生可以决定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并选择最佳时机。
而青光眼的确诊应是多项指标:如眼底检查、OCT、视野及眼压等的综合诊断,而非单一眼压的“正常”与否。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但是视野的异常通常出现较晚,据报道,40-50%的视神经细胞死亡后,局部的视野才表现为缺损,因此我们常借助OCT的动态随访观察来早期发现问题。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可以客观地检查出杯盘比是否扩大,以及视网膜神经层厚度是否受到损害。简单的说,“杯盘比”这一概念就好比盘子和放在盘子中央的杯子,视神经死亡的越多,杯子就越大,所占盘子的面积就会越大,相应的视网膜神经层的厚度也越薄,正常杯盘比不超过0.3,大于0.6常提示视神经的损害较为严重了。当我们检查到患者的视网膜变薄或者杯盘比变大,我们通常会要求患者每年、每半年甚至每3个月一次随诊,并保留每次的眼压、视野及OCT结果,等到再次检测,对比2次的结果,判断患者的视神经是否继续变薄,用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青光眼及青光眼的进展情况。由于青光眼是个慢性病,1-2月内是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的,因此必须长久的等待,然后对比观察,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青光眼。
官方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