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角镜检查是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对青光眼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前房角检查的金标准。
1.慢性开角型青光眼:依据传统定义,患有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其前房角是开角并大致正常。然而,有研究提示,在前房角镜下观察,这些患者可能有较多的虹膜突,或存在小梁网色素沉着异常增多的现象。
2.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周边前房深度,当小于角膜厚度的四分之一时,需要对前房角进行细致的前房角镜检查。最好采用Zeiss接触镜或类似的前房角镜完成。如果有°或更多的前房角被关闭,它就被定义为可关闭前房角。此时,应使用压迫性前房角镜进行检查,以判断前房角关闭是接触性的还是粘连性的。
患者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检查,使用短而窄的裂隙光束,以避免收缩瞳孔和前房角的人为开放。检查者应小心避免对角膜施加额外的压力,以免人为加深前房角。如有必要,可使用Goldmann前房角镜上的房角反射镜。如果患者周边虹膜膨隆,或虹膜异常凸起,很难看清前房角结构,可嘱患者向镜子方向注视,可能有助于观察前房角结构,以便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
持续角膜水肿的青光眼患者不能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如果发现患者一只眼的前房角非常狭窄,对其另一只眼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Campbell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发现,检测前房角开放或关闭时,Koeppe的透镜比Goldmann的三面镜及Zeiss的四面镜更可靠,因为它不会造成前房角人为地变宽,且可越过凸起的虹膜对前房角进行观察,效果更佳。但从实用角度而言,Goldmann的三面镜比Koeppe透镜更容易获得,而且在使用时可提供较高的放大倍率。
3.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的评估是先天性青光眼准确诊断的重要环节。为了在麻醉下对婴儿或儿童进行前房角检查,推荐采用婴儿型Koeppe前房角镜,与照明和放大用的便携式裂隙灯配套使用。正常人的前房角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明显不同。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小梁网的质地不同。它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有光滑的外表,均质的膜从周边虹膜延伸到Schwalbe线。年幼儿童的周边虹膜薄而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梁网变得比较粗糙并产生更多的色素沉着。
在原发性婴儿性青光眼中,通常患者虹膜的插入点比正常婴儿更靠前。因其前房角有半透明的改变,致使睫状体带、小梁网及巩膜突的表现更为模糊。这种半透明组织在组织学上被称为Barkan膜。在通常情况下,前房角没有血管,但发自主动脉环的血管袢可能在虹膜根部上被观察到,称为LochNess畸胎现象。
4.色素性青光眼:该病在前房角镜下的主要特征为整个小梁网周围有深棕色的均匀色素带。播散的色素也可沿Schwalbes线聚集,尤其在下方,形成一条深色细带。在一小部分色素性青光眼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虹膜突向前插入虹膜。
5.与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相关的青光眼:该病在前房角镜下的典型是前房角开放,仅有的可能异常是Schlemn管的血液逆流。然而,此特征的诊断价值有限,正常眼也可出现。
以上内容摘自:吕爱国,李爱林,范肃洁.重视前房角镜检查在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7(4):-.
眼科精彩共识回顾(点击即可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转诊标准,最新指南这样说!
?最新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术专家共识发布!
?我国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专家共识(年)
?我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操作专家共识(年)
?最新共识: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时隔15年,ADA发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
?眼科共识:糖皮质激素眼用制剂在角膜和眼表疾病中的应用
?眼科共识:ETOCD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中国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验配管理专家共识(年)
?我国角膜上皮损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年)
?指南速读
年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青光眼筛查建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