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大神师兄的指引下领略了裂隙灯下看角膜内皮的惊喜,兴奋了许久。不过临床工作还要继续,这一周在青光眼门诊,又有了不少新的收获。一到周六,准时回归,和大家谈谈这周的见闻,共同分享“视野检查那些事儿”。
一惊!今天下午是青光眼门诊,一位母亲带着20来岁的年轻人进来了,当这位母亲把年轻人的视野检查报告递过来的时候,一看,一惊!这么小的年纪,视野居然到了这个地步!
(注:点击可查看大图)
刚到门诊没多久的我看了一眼黑漆漆一片的视野图,再看看视野指数(VFI)才14%,当时就一脸懵逼,脑海里无数种不可能闪过……所幸旁边有青光眼组的老师,便赶紧请教。老师拿过报告,只看了一秒,便告诉我,你问问病史和情况,跟他讲讲视野检查的重要性,让他再去重复做一次。
我又忍不住问,这最可能是什么病呢?得到的答案是——最可能没病。
后来,我真的跟这小伙子聊了半天,劝他又做了一次视野。
再后来——他的视野结果居然真的就完全正常了!!!
(注:点击可查看大图)
为何呢?
为什么两次视野报告会差那么多?再查一次的背后有何玄机?门诊结束后,默默请教了青光眼组的老师,又自行了查阅视野检测的相关书籍和资料。总结了以下快速解读视野报告的方法,分享给所有初入临床的“小白”们,和大家共同学习。
“五步法”快速解读视野报告第一步判断可靠性
第二步看考试成绩
第三步粗看灰度图
第四步精读模式偏差概率图
第五步参考指标看一看
(注:点击可查看大图)
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视野报告的初步判读其实很简单?
1记住第一步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记住:解读视野第一步——判断可靠性!
注:惟视眼科原创资讯,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不?下载APP接着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