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路粘小管成形术(ABiC)是一种新的微创青光眼手术,对轻度、中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内路粘小管成形术(ABiC)能全面解决房水流出通道阻力,它可作用于房水流出通道中的所有阻力部位,包括在房水流出通道起重要作用的集液管及其远端结构。另外,该术式保存了患者自身组织的完整性,不需要眼内永久植入物,由于其微创的特点,可以在疾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在年ESCRS会议上,NorbertKoerber教授分析展示了一组内路粘小管成形术(ABiC)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结果。
研究目的:
评估内路粘小管成形术(ABiC)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联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
研究方法:
27例,23只眼(平均年龄77岁,范围66-83岁)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ABiC手术,使用iTrack?微导管环穿、扩张Schlemms管,4只人工晶体眼进单独ABiC手术。记录患者术后平均眼压(IOP)及用药情况。
研究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由术前基线19.76±5.22mmHg在6、12、24、36、48个月时降低至14.5±2.82mmHg(n=27)、14.0±2.78mmHg(n=21)、15.53±2.8mmHg(n=24)、14.58±3.76mmHg(n=22)、14.25±3.11mmHg(n=11)。平均用药数量从术前基线1.93种在6、12、24、36、48个月减少到0.3、0.33、0.4、0.59、0.87种,到48个月用药量下降了50%以上。
项目
基线
术后
6个月
术后
12个月
术后
24个月
术后
36个月
术后
48个月
平均眼压
(mmHg)
19.76±
5.22
14.5
±
2.82
14.0
±
2.78
15.53
±
2.8
14.58
±
3.76
14.25
±
3.11
平均用药
(种)
1.93
0.3
0.33
0.4
0.59
0.87
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由于完全无法耐受药物,接受了ABiC手术。一例患者出现角巩膜缘处局限性后弹力层脱离。无其他不良事件的报道。
研究结论:
结果显示ABiC能有效降低眼压和药物依赖,但仍需要对一大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确认这种微创、无植入物依赖青光眼手术的有效性。
摘要相关信息
知道你
在看
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