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热议青光眼防治两大法宝早期诊断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0-12-7 12:00:59   点击数:
 

——年EGS主席CarloE.Traverso教授专访

编者按:年10月17-21日,第届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在美国芝加哥盛大举行。作为眼科研究全球最大的、最广泛的科学会议,美国眼科学院科学年会的议题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眼科领域。《国际眼科时讯》特派记者前赴现场进行大会的实况报道,就青光眼的诊断和提高用药依从性采访了CarloE.Traverso教授。

  CarloE.Traverso教授,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医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科学,眼科学和遗传学。目前CarloE.Traverso教授在欧洲青光眼学会(EGS)担任主席。

对青光眼生化指标的探索

  医学生化指标是指能够客观测量,并与疾病的表现或者进展阶段相一致的生化标记物。青光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如何判断其生化指标还没有定论。虽然临床上公认IOP升高是青光眼的生化指标,但实际上IOP升高或者是疾病的一个体征,或者是疾病的一个病因,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生化指标。

  很多研究深入到基因、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层面寻找青光眼的生化指标,而且确实发现有很多基因家族与青光眼相关。例如,如果你具有遗传型畸形性青光眼基因(Thehereditarytypeofmalformativeglau   在疾病的早期,需要评估患者是假阳性还是阳性。疾病的自然过程是这样的,如果患者在65岁时诊断为疾病的极早期而且进展缓慢,那么在余后的生命里即使不进行治疗,因疾病而影响生活质量的概率也会很小。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早期没有诊断出来,而且年龄比较轻、进展速度比较快,那么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可能已经有视觉症状了,随着时间的增长,眼部的损害无可避免。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社会条件决定了能否最大限度地提供人力和物力来进行早期疾病的筛查,这一决策的实施也是非常困难的。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已经有一只眼睛有视觉症状了才进行疾病的确诊,为时已晚。目前民众所能承受的以及社会所能做的是介于这两种状态之间,保证患者能够从一些检查中筛选出来,并且为能够确诊的患者进行治疗,对于那些不能够确诊的患者定期随访即可。

漏诊患者的临床特征

  对于那些容易漏诊的青光眼患者,他们都有哪些特征呢?如果IOP是诊断依据,那么角膜薄的患者所测的眼压比实际的眼压低,这些患者很容易被漏诊。如果诊断是基于视盘的观察,远视眼者的视盘比较小,所以他们最开始的凹陷并不容易被察觉,近视眼的患者视盘非常难以辨认,所以也经常被漏诊。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视野检查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指标。

提升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医师要求患者去做并且患者也感觉他们自身参与到其中会做的更好,包括对用药的要求、对随诊的要求以及对视野检查的要求。花费少量的时间向患者解释为什么他们需要治疗以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用药依从性将会改善。这一点已经被研究所证实,有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一组患者与医师详细地讨论了病情,另一组患者并没有,与医师沟通过的患者用药更积极更规律。其次,点药的便捷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点药次数多的药物被忘记的几率会更多,点药的规律性更差。尽管没有证据证实药物一天一次比一天两次更加可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患者一天需要点三种眼药,而且每种眼药的频率不一样,不同眼药点的眼睛也不一样,那么点眼药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用药依从性也会相对降低。有趣的是,有研究探索不同的人群样本、不同的疾病(不仅仅是眼部疾病),一个常规治疗处方开始后不到一年,超过50%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如果不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那么药物再有效也是没有用的。显然,如果药物点药频次太多,而且用药很不舒服,患者当然很抗拒,从而降低了用药依从性。所以药物需要良好的舒适度,临床医师需要考虑减少药物对患者所造成的副作用,否则患者自己就会终止药物使用。简单的用药步骤也会改善用药依从性,但是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远不止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仍需不断探索并不断改进。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yyzl/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