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区分初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16-11-28 14:19:02   点击数:
 

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

  ,“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联系方式:—/

项目







































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白癜风能医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lctx/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