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人膳食途径和饮水途径获取钙镁元素现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推荐值或标准值,作者建议中国居民饮用水中钙、镁、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的最低保留水平为25mg/L、10mg/L、mg/L、mg/L,以防范因膳食矿物质获取不足而产生的人群健康风险。本文观点仅供讨论。
水是生命的基础。世界各国对于饮用水的安全性都极为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已经更新至第4版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为各国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对保障饮用水安全起到了基石作用。然而,饮用水的另外一个功能——对生命的营养价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在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饮用水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人们对富于营养和健康的饮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现状,结合水中矿物元素对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参照国内外关于水中钙镁适宜浓度的标准现状,提出钙镁及其相关的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TDS)的最低保留水平、适宜水平和上限水平的建议值,以供讨论。
一、中国居民通过膳食和饮水获取钙镁离子现状
年,国家卫计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5万人群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的重大项目。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取状况严重不平衡,其中钠明显摄入过多,锰、磷也普遍摄入过多,而绝大多数人膳食钙摄取严重不足,钾、镁、锌、铜、硒也低于推荐摄入量。其中钙、锌、铁的摄入量在年较年还略有减少趋势。而从饮水途径获得的钙镁状况如何呢?作者团队收集了全国45个城市自来水以及75种市售瓶(桶)装水的钙镁数据(截止年底),并对它们对人体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我们将膳食及饮水的数据一并总结在表1中。
从上表可见,就钙而言,国民从膳食获取量仅有RNIs(推荐量)的45.5%,处于严重不足状态;而在饮水中,45种自来水的贡献率中位数为7.3%,最多的可贡献23%,75种瓶(桶)装水的贡献率中位数为9.7%,最多的可贡献.5%。就镁而言,膳食获取为RNIs的85.9%,处于边缘性缺乏状态;而自来水的贡献率中位数为4.7%,最多的可贡献20.6%,瓶(桶)装水的贡献率中位数为5.7%,最多的可贡献%。这些数据显示饮水对于膳食钙镁的补充是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的。
比较之下,钙不足是国民膳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因此,保证饮水中具有足量的有益矿物质,特别是足量的钙,对于公众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和国内对于水中钙镁及其相关指标的推荐值
由于WHO的资料大多来源于欧美等膳食结构明显不同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因而虽然在其既往文献中提出过钙、镁、总硬度、TDS推荐值,但在《饮用水水质准则》(第4版)中,仍然没有正式设立它们的基准值。尽管如此,膳食结构与我国接近的日本,已经在他们最新修订的水质条例中将总硬度和TDS的适宜水平作为管理目标,这个举措无疑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南非、瑞典、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也有相应的要求。实际上,我军早在年就基于海陆空三军时常采用蒸馏水、冰雪水、雨水作为饮用水的情况,制定了GJBl-92《低矿化度饮用水矿化卫生标准》并实施至今。我们一并将它们总结在表2。
三、初步建议值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在此提出钙、镁以及钙镁相关的硬度和TDS的最低保留水平、适宜水平和上限水平的建议值(见表3),以供业内参考和讨论。
最后需要强调几点:一,本文提出的最低保留水平适用于必须对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场合,对于天然的安全优质水源,不必以矿化形式强行满足。二,饮用水中其他离子如碳酸氢盐、氟、偏硅酸、锶、钒等对机体具有独特的健康价值,建议在条件成熟时也逐步研究并提出它们最低、适宜、最高水平值。三,饮用水安全重于饮用水营养,因此,无论何种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其最基本要求。对于有害微量有机物和有毒重金属,都应该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水平,对于致病微生物,则应作为首要目标予以控制和消除。
参考文献(请参考原文)
本文得到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黄玉晶和曾惠老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碧水源环境膜技术研发中心彭文娟老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小毛和刘文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并致谢!
原文已经发表在“给水排水,,43卷,10期”,版权归该杂志所有。此处有删减和修改。
本文转载自“水质医学研究”,更多关于健康水的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