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来氟米特的溶解度、渗透性分析初步预测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PreliminaryPredictionofBioequivalenceofLeflunomideTabletsBasedonAnalysisofSolublilityandPermeability
作者
赵海云,刘广桢,王松,
刘文坤,王昊天,凌霄,胡昌勤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美国Pion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摘要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片溶出曲线差异是否导致体内生物不等效,考察API关键质量参数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方法:以赛诺菲(SANOFI)产品为参比制剂,以国内产品为受试制剂,采用马尔文MorphologiG3-ID颗粒表征系统考察制剂崩解液中API粒径分布;采用PionμDiss药物溶解吸收测试系统,以pH6.5的未添加牛胆磺酸钠与卵磷脂的模拟人餐前小肠内肠液(FaSSIF)溶液作为溶解介质,在37℃、转速为r·min-1分别比较参比制剂、受试制剂及受试制剂活性成分API原料的溶解度与渗透曲线;从3个质量参数考察对药物释放与吸收过程的影响,比较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之间差异,预测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而预测制剂间是否生物等效。
结果:参比制剂的粒径Dv50为17.60μm,受试制剂的粒径Dv50为79.80μm;受试制剂API的溶解速率与渗透速率均低于参比制剂,约为参比制剂的70%,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tmax基本一致,但ρmax与AUC0-t均低于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于参比制剂,约为参比制剂的90%。
结论:虽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不一致,但初步预测其在体内生物等效。
正文
来氟米特是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来氟米特片药品说明书列出,其治疗自身免疫病疗效显著,且口服吸收迅速,耐受性良好,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可达80%以上。
赛诺菲在日本上市申请的申报材料中显示来氟米特在pH1.0、pH4.5、pH6.8溶液中25℃下的溶解度均约为0.02mg·mL-1,属于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基于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DDCS)列为Ⅱ类。Ⅱ型药物的溶解度较低,药物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步骤,而药物溶出与吸收密切相关,通常药物的溶出快吸收就好,改善药物的溶出是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主要方法。
来氟米特片是年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计划抽验品种,该品种日本橙皮书未收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收载了6家企业,其中赛诺菲20mg与mg规格产品被定为参比制剂;国内生产企业共6家,本次抽验涉及5家;采用USP40溶出度测定条件(桨法、转速为r·min-1),考察国内产品与参比制剂产品的溶出曲线,发现在不同溶出介质中,国内产品溶出速度与程度均低于参比制剂产品。
为考察药品的溶出曲线差异能否反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不同,本实验首先采用Gastroplus9.0软件对影响来氟米特生物利用度的关键质量参数进行PSA分析,得出药物的溶解度与原料药的粒径对药动学参数tmax、ρmax、AUC0-t影响显著。随即以SANOFI产品为参比制剂,以国内产品为受试制剂,采用马尔文MorphologiG3-ID颗粒表征系统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崩解液进行考察,分析API在崩解后的粒径分布;采用PionμDiss药物溶解吸收测试系统对来氟米特片的溶解度与渗透性进行考察,通过研究溶解度与渗透性对药物的释放与吸收过程的影响,比较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之间差异,预测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而预测制剂间是否生物等效。
1
仪器与材料
仪器:VK+VK自动溶出度仪(配有溶出度仪,自动取样器,瓦里安公司)。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VWD紫外检测器、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日本岛津公司)。MarvenMorphologiG3-ID全自动粒度粒形和化学成分分析仪(配有G3颗粒成像系统、拉曼光谱仪,Malvern仪器有限公司)。PionμDiss药物溶解吸收测试系统(配有恒温水浴、动态溶出渗透测试系统、DAD检测器,Rainbow工作站,美国Pion公司)。MSDU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Gastroplus9.0软件(美国SimulationsPlus公司)。
试剂:磷酸二氢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乙酸、磷酸二氢钾等为分析纯,血液空白基质(美国Pion公司),脂质体(美国Pion公司),水为Millipore制超纯水等。
来氟米特对照品(批号:571-,规格:mg,中国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参比制剂(批号:5H03A,规格10mg,含量:为标示量的.1%,J,进口来氟米特片);受试制剂(批号:,规格10mg,含量:为标示量的99.8%,G,国产来氟米特片来源于年国家药品计划抽验)。
2
方法与结果
2.1溶出曲线考察
2.1.1溶出曲线测试条件
参照USP39来氟米特片溶出度测定条件,桨法,转速为r·min-1,分别以水、pH1.0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mL为溶出介质,取样时间点分别为:5、10、15、30、45、60、90、、、min,取溶出液5mL,并及时补入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溶出液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量取来氟米特对照品适量,分别加入相应的溶出介质,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1μg来氟米特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采用Ch.P来氟米特含量测定方法以0.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nm。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溶出度。
2.1.2溶出曲线预测结果
由测试结果可知,受试制剂在溶出速率与溶出量上均低于参比制剂,且至溶出min,受试制剂不能完全溶出,比较两者的f2因子,在4种溶出介质中均约为20,见图1。
2.2参数灵敏度分析(PSA)
针对溶出曲线差异,采用Gastroplus9.0软件模拟分析了API的溶解度、粒径、渗透性、扩散系数对药动学参数tmax、ρmax、AUC0-t影响。结果见图2~4。
根据分析结果得知,渗透性与扩散系数对药动学参数影响较小;而API的粒径越大、溶解度越低,tmax越大、ρmax越小、AUC0-t越低,对生物利用度影响显著。
2.3粒径分析
2.3.1样品制备
取来氟米特片1片,置30mL去离子水中,使其完全崩解;取混合均匀的颗粒悬液2μL,滴于石英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液状石蜡封闭盖玻片四周,以防溶液挥发,采用MorphologiG3-ID放大倍数为20×镜头对载玻片上指定区域进行扫描,对区域内的颗粒进行计数,成像和形态测量。
2.3.2API粒径分布
将2种制剂在相同条件下崩解后,采用MorphologiG3-ID对区域内的颗粒进行计数、成像分析,参比制剂的Dv50为17.60μm,多数API颗粒粒径散布在10~30μm,最大粒径不超过40μm;受试制剂Dv50为79.8μm;多数颗粒粒径散布在70~μm,且存在大于μm的大粒子;受试制剂的API颗粒粒径分布明显大于参比制剂,两者API粒径分布频度曲线的叠加比较见图5。
2.3.3申请指定RS
来氟米特为非pH值依赖型药物,吸收不受高脂肪饮食影响,故采用pH6.5的未添加牛胆磺酸钠与卵磷脂的模拟人餐前小肠内肠液(FaSSIF)溶液作为溶解介质进行考察。
2.4溶解度与渗透性考察
2.4.1PionμDiss药物溶解吸收测试系统测试原理
测试系统配有原位光纤DAD检测器、搅拌器、恒温水浴、溶解-渗透测试组件;将制剂或API置于供给室侧,模拟药物的溶解过程,溶解后药物通过涂有脂质体的胃肠道仿生人工膜,进入接收室,模拟药物的吸收过程;药物浓度变化通过原位光纤DAD检测器实时检测,见图6。
2.4.2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来氟米特对照品约50mg,置50mL量瓶中,加DMSO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贮备液适量,加入pH6.5的溶解介质中,分别配制成0、20、40、60、80μg·mL-1的溶液,截取~nm吸光度,以浓度为纵坐标,以吸光度的二阶导数为横坐标,建立供给室端的标准曲线;精密量取贮备液适量,加入血液空白基质中,分别配制成0、15、30μg·mL-1的溶液,建立接受室端的标准曲线;现行回归方程见表2。
2.4.3溶解性考察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来氟米特0.5mg),置盛有20mLpH6.5溶液的供给室中,在37℃、转速为r·min-1分别比较参比制剂、受试制剂及受试制剂API原料在pH6.5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
在0~60min内,在相同的加入浓度下,参比制剂的溶解速度较受试产品快,受试制剂在起始15min内能有效促进API的溶解,但随后制剂溶解速度与程度均低于原料,说明受试制剂处方不能有效提高API的溶解度,见图7。
比较0~min内的溶解曲线,受试制剂到达最大溶出浓度的时间与参比制剂基本一致,但最大溶出浓度与溶出总量低于参比制剂,见图8。
2.4.4渗透性考察
在供给室内投入相当量的来氟米特,检测渗透至接受室的来氟米特含量,在24h内,2种制剂tmax基本一致,受试制剂ρmax与AUC0-t均低于参比制剂,排除药物体内代谢与清除的影响,ρmax与AUC0-t约为参比制剂的90%,见图9。
截取40~min数据,见图10;比较2种制剂与API原料的μflux(药物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数量,μflux=斜率×溶液体积/膜表面积),参比制剂为0.93μg·min-1·cm-2,受试制剂为0.65μg·(min·cm2)-1,受试制剂所用原料为0.95μg·min-1·cm-2,表明受试制剂处方未能有效提高药物的渗透速率,反而降低了药物的渗透速率。
3
讨论
本实验有针对性的考察了制剂中API粒径、溶解度与渗透性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制剂处方合理性方面,受试制剂API粒径较大,API溶解速率慢,同时受试制剂处方不能有效提高API的溶解度,反而降低了API的溶解度与渗透性,受试制剂的溶解与渗透速率约为参比制剂的70%,受试制剂处方还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凡默谷小编查阅文献选取,排版与编辑为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