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采访应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人群谨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0-8-5 19:39:10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3.html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激光虹膜周切术预防房角关闭: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3月13日在《柳叶刀》在线发表。研究结果显示,不推荐对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人群预防性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中国医学论坛报》据此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医院院长刘奕志教授进行了采访。

原标题:《柳叶刀》刊出中山眼科中心长达6年随访研究,不推荐对原发性房角关闭人群预防性行激光治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何明光教授采访

Q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成为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线治疗。然而,对于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人群,尽管预防性LPI被广泛应用,但该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确切获益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PACS,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尽管有一定预防效果,但并不推荐其作为预防措施广泛应用。这一结论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什么意义?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该研究的目的。这是一项为期6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我们通过大规模筛查,筛查了1万多人,发现例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患者,也被称为可疑患者。患者入选后,一只眼睛随机接受预防性激光治疗,例如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另一只眼睛作为对照。研究终点是闭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发生率。

经过6年随访我们发现,对照眼实际上发生终点事件的比例是很低的,6年里面每人眼只有8个。所以这个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这些高危的患者,或者说以前被认为高危的患者,闭角型青光眼的实际发生率是很低的。

尽管预防性的激光治疗确实可以把这一风险降低一半,但是由于这类高危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发生率特别低,所以实际上,很多高危患者并不需要接受激光预防性治疗。这是研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为什么这一发现这么重要?因为闭角型青光眼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眼病,在50岁以上人群里的高危患者比例为10%。估计在国内,就有万人有高危特征。这项研究重要性在于,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这万人实际上是不需要都接受预防性激光治疗的。

点击查看柳叶刀最新论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规”防治需慎行

Q2:文中提到在随访到接近18个月时,由于数据不足以得出结论,研究者修改了研究方案,延长随访期至72个月,并扩大样本量,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研究结果有怎样的影响?

这项研究本来是一项3年的随机对照试验,原来计划是做3年。但是在第18个月的时候,我们的数据监控委员会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分析,发现实际上出现终点事件的比例特别低,比我们在研究开始之前所估计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很多。因此,如果我们在第3年终止这个实验的话,可能不能够得到一个真正有结论性的数据,比如说真正确定激光预防性治疗,到底有没有预防作用。所以我们通过数据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委员会,最后决定把研究从3年延长到6年。这样的一个延长,使得研究人员对这两个组的发生率有一个更准确的估计,这个研究结果更可靠。

Q3:本研究显示,从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进展为原发性房角关闭发生率非常低,是否可以为我们了解疾病自然病程以及疾病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实际上这个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传统的高危房角病人里面,青光眼的发生率特别特别低,所以给我们两个提示,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了我国万人有高危房角的特征,那么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其实这些高危房角的患者,是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或者至少不应该是“见到一个打一个”,不能广泛使用这个预防性的激光治疗。那么另外一个提示,就是说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应该在这种传统的被认为高危的患者里面,能不能找到一些更好的预测因素,能够分辨哪些人是真正会更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这样的话,才是真正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性的激光治疗。

Q4: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相比有哪些亮点?

实际上,激光虹膜周切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激光治疗方法,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不是刚刚发现的一个治疗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预防的有效性和长期效果,是一直没有被回答的问题。

以前英国有一批学者,在外蒙做过一个类似的临床试验,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跟我们不一样。他们那个随机的方法是根据人来进行,随机将高危患者,按照一部分人随机接受激光或筛查/激光,另外一部分人不接受任何治疗。另外,该研究最大的问题是失访人数很多,失访患者达到一半,可能与他们是游牧民族等原因有关。因此,这个研究基本上没有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性的数据。

Q5:在文章发表过程中,《柳叶刀》编辑提出了哪些修改意见?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审稿沟通过程吗?

《柳叶刀》杂志是我见过的,在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上面是做得特别好的一个期刊。我们投稿以后,杂志编辑首先问了问题,就像我们刚才回答那个问题一样,他首先问的是为什么这个研究进行了延长,原来是3年,为什么变成了6年?第二,编辑对我们的统计方法给予了很多指导,比如说因为我们是对同一个人,一个眼睛做治疗,一个眼睛做对照,那么应采用配对检验,所以在整个编审过程,我们也学到很多。

实际上,在投稿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这篇文章放在加快评审这个类别里面,就是本来文章要尽快发表,但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上述问题,让我们重新进入了正常的审稿流程。这篇文章从审稿、修改完成,到最后接收,一共花了3个月左右时间。

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柳叶刀》及编辑团队,对我们的文章提供了很多修改意见,让我们针对在中国人里高发的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通过预防性试验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并在《柳叶刀》发表。我相信,这个研究的结论对于指导我们未来到底应该如何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预防,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实践。

研究背景

全球范围内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影响的人群约有2千万。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人群发展为青光眼风险较高,但具体数据尚不清楚。为评估在中国PACS人群中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随访时间长达6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PACS人群中,房角关闭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非常低,LPI的预防效果尽管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但较为有限。鉴于这一较低的发病率以及其并无即刻致盲威胁,预防性应用LPI获益有限。因此,不推荐对PACS人群预防性应用LPI。该研究于3月13日在《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

为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我们特别采访了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以及该研究发起和实施机构的负责人、中山医院院长刘奕志教授。

研究简介

研究纳入基于社区筛查的年龄50-70岁的双侧PACS者例,随机选取单眼接受LPI,对侧眼不治疗,随访72个月,通过意向治疗(ITT)分析,评估治疗眼和对侧眼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的发生情况(主要研究终点),评估复合终点包括眼内压增高、周边虹膜前粘连或急性房角关闭发生情况。

结果为,治疗眼和未治疗眼的主要研究终点发生率分别为4.19/千眼-年和7.97/千眼-年[危险比(HR)为0.53,95%可信区间(CI)为0.30-0.92,P=0.]。19只治疗眼和36只非治疗眼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在随访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刘奕志院长采访

Q:这项由中山眼科中心作为临床试验的发起和实施单位的研究,能够在《柳叶刀》这样的高水平杂志发表,请您从单位领导者的角度,谈一下,实施机构是怎样支持临床研究和国际合作的,有些什么措施和策略,远景目标是什么?

《柳叶刀》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医学期刊,刊登的文章主要是新药物、新技术、新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成果。非常荣幸,中山眼科中心作为临床试验发起和实施单位的研究成果《闭角型青光眼的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随机对照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感谢国际同行对我们这项历时15年临床研究工作的认可,这个新的治疗方案将在全球广为传播,使众多青光眼患者受益。

这项研究成果也是对我们多年来重视和开展临床研究的最好回报。中山眼科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排名第一的公立眼科机构,除了医疗工作之外,也有进行临床研究的责任。我们按照国际标准,在国内最早建立了眼科相关的临床研究平台,拥有专业研究队伍和专职管理人员,保证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实施。何明光教授就是其中杰出严谨的临床研究专家。我们眼科中心已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临床医生除了看病、手术之外,也有浓厚的兴趣组织开展临床研究。

这项成果也表明我们长期致力于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的正确性。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围绕全球重大、疑难致盲眼病,与国际高水平眼科机构一起,共同探索能够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和方案。这次我们是在青光眼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眼、白内障等方面,也产生原创性、有重大意义的临床研究成果。

长按并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zlsd/12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