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0-11-19 0:09:19 点击数: 次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医院检查出眼压高,医生诊断是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医生让我做激光虹膜根切术,有的医生让我继续点眼药水,还有的医生让我做白内障手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最不明白,为什么我是青光眼,要做白内障手术呢?”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复杂。让我来慢慢地解释一下吧。先说说这个青光眼,简单说,眼压异常增高造成了视神经的损伤就是青光眼。又可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名字,叫做“房角”。简单说,我们的眼球里面的空间是分成两个部分的,叫做前房和后房。中间的隔断叫做“虹膜”。虹膜可以伸缩,形成我们可以扩大和缩小的瞳孔,主要根据光线的强弱来调节大小,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眼球里面除了虹膜、晶状体这些结构,还有大量的液体,叫做房水。这些房水需新陈代谢,维持眼球里面的营养。房水从后房分泌出来,绕过虹膜形成的瞳孔,流到前房,从前房的角落里吸收回血管里。这个前房的角落就叫做“房角”,位于虹膜的根部,是虹膜和眼球外壁形成的夹角。房水的分泌和吸收要保持稳定,如果分泌正常,而吸收的途径出了问题,眼睛里面的房水就太多了,会导致眼内压升高。眼内压升高会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萎缩,就是我们所说的“青光眼”。明白了这些,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闭角型青光眼”。它的发生就是由于虹膜根部和眼球壁贴得太紧,房角关闭了,房水不能够被正常吸收。如果是突然关闭的,就叫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慢关闭的,就叫做“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那么虹膜根部为什么会和眼球壁贴得太紧而导致房角关闭呢?这就涉及到晶状体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会慢慢地混浊,发生老年性白内障。同时,它的体积也有所增大,把位于它前面的虹膜向前推,形成虹膜膨隆,导致虹膜根部和眼球壁越贴越紧。所以,闭角型青光眼一般发生在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它和晶状体的体积增大,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先天性的因素,有些人天生的眼球大,里面的空间也就比较大,就不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而有些人天生的眼球比较小,里面的空间也小,就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这些都明白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治疗方案。首先可以点眼药水,减少房水的生成,促进房水的吸收。虹膜根部激光切开术,在虹膜根部用激光开一个小孔,给房水开一个流到前房的小门,防止因为来不及从瞳孔流出而堆积在后房,更加挤压虹膜。就是说虹膜根部切开可以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而做白内障手术,将混浊膨大的晶状体替换成透明的薄薄的人工晶状体,将大大得增加眼球内的空间,让拥挤的房角变得宽敞,从而避免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手术前,前房的空间很狭小。房角(两条黄线标记)很窄同一个病人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变宽如果一个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的房角已经发生了永久的黏连,房水再也不能够通过房角吸收,眼压持续得升高,那么前面这两种手术可能就都不起作用了,需要采用其他手术方法,让房水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流出眼外。那么什么样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建议做白内障手术呢?通常是,这个病人年龄较大,晶体已经有一些混浊。既然白内障手术早晚要做,不如早些安排,有利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所以这类病人的白内障手术可以提前进行,可能在裸眼视力还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安排。而对于一些四五十岁左右,自身的晶体尚非常透明,眼压也可以通过点眼药水控制,可以选择点眼药水、激光虹膜根部切开来控制闭角型青光眼。因为这类病人的视力还非常好,自身的晶体也有一定的看远看近的调解功能,而白内障手术毕竟有一点点风险,人工晶状体的调解功能也还不是非常完美。这类医院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来决定是否手术。总之,通过医患双方的交流,两者应该建立充分的信任,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