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时间的不断增加,以及不注重用眼健康,现在有不少人的眼睛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白领或正在读书的青少年,易患上过敏性结膜炎,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眼睛痒,就自行到药店去买消炎类眼药水。这给患青光眼埋下了隐患。因为消炎类眼药多舍激素成份,过多使用会引起眼内阻力增加。
最近一名眼科医生在网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发文的眼科医生说,门诊时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要求多配几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还说自己儿子已经用了一年了,效果非常好,直接开就行。
眼科医生说,要检查一下小男孩的眼睛再说,小男孩抬起手,用力地揉起本来已经泛红的双眼。他还告诉医生,经常眼睛痒,班级里坐在第二排,已经有点看不清黑板了。
医生用双手食指轻触男孩的眼球,指尖传来坚硬如石的感觉!用手电光观察到双眼的瞳孔中等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有失明的危险。
视力和眼压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双眼的矫正视力已经降至0.3,眼压升高至40mmHg以上,出现了中等程度的视野损害,确诊为激素性青光眼!那位懊恼的母亲,不敢相信抗过敏的「特效药」会导致儿子患上青光眼,出现不可逆的的视神经损伤。
激素类眼药水是治疗眼病的“双刃剑”
医生说这样的例子在临床屡见不鲜,而导致这类悲剧的原因,就是对眼科激素药物使用规范的忽视。
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迅速减轻炎症,改善眼病患者的症状,所以受到很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不规范地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激素性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
因此,激素类药物也成为眼科用药中的“双刃剑”。
如何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是眼科治疗中重要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及地塞米松等。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用对用好药物呢?
关键是明确激素类药物在眼科的治疗原则,了解激素类药物的禁忌症及使用说明。
眼科用药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给药途径,眼局部点药→眼周注射→全身口服药→全身静脉点滴→综合用药。
给药原则,早期足量给药;超大剂量用药时减药要快,减量幅度相对要大;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减量幅度要小。
眼部浅表炎症尽量局部滴药,开始要频繁点眼,起效后逐渐减量,避免长期用药。
对某种激素不敏感时应果断更换其他激素。
长期使用激素时应适当补钾、钙、维生素D及胃粘膜保护剂。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用药禁忌
已经患有激素性青光眼或使用激素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应禁用激素类药物;
眼科激素应用禁忌症包括:精神病史、活动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抗生素尚未控制的细菌感染、病毒或真菌感染,活动性结核病、骨质疏松、妊娠初期及产褥期等;
角膜上皮缺损时禁用激素。若上皮已修复,可在有效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激素点眼,停药时应先停激素;
前葡萄膜炎以局部用药为主,后部或全葡萄膜炎以全身使用激素为主;
对于糖尿病或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顽固性黄斑水肿,可玻璃体腔内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或眼内植入其缓释装置,但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眼压升高和白内障;
需要长期口服激素时,可每日晨起顿服一次,或隔日服一次2天的剂量,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这些滴眼液也需注意
除了激素类滴眼液,目前临床上还有很多不规范的眼科用药。
比如白内停、莎普爱思、珍珠明目液、谷胱甘肽滴眼液,还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还有这些滴眼液也属于超适应症销售使用,有的大肆请名人广告宣传过度使用,有的在海外未审批仅仅在中国出售,有的含有疗效不明的成分如珍珠粉、冰片甚至防腐剂。
滴眼液虽小,但却直接接触每一个人的眼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乱用滴眼液,严重的会导致玻璃窗碎掉,轻一点会让玻璃窗花掉,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上眼药”。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小土方
来源
丁香园致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