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解度的解释与应用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16-11-17 21:52:45   点击数: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一解释

1、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指在水中,20°c温度条件下,克水的溶解性指标;

2、一般指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溶解性的数值;

3、烘焙中比较重要的,是各种糖的溶解度,以及油溶性物质在油中的溶解度;

4、饱和溶液意味着再添加就会沉淀或结晶出现,在烘焙中,糖的添加要考虑能够溶解其的水分含量,以及糖本身的溶解性。比如,海藻糖的溶解度为40%左右,蔗糖为70%左右,那么,在水分既定的情况下,能够添加的最大量,两者是不同的,过多会容易出现翻砂结晶等现象。

下图为海藻糖溶解性:

二影响因素

1、溶解性会相对变化。首先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多数的物质相对溶解度就会高。所以,加热预热会有利于物质,尤其是糖的溶解。应用中,常常把海藻糖提前加温溶解,或者冬天时防止结晶,物料不匀,就会将溶解水提温。

2、溶解性与压强相关。压强越大溶解性越大,这个一般指气体;

3、溶剂的影响。这个不难解释,在质量规格单上,都会有类似:溶于水、不溶于油等标识。应用中注意的是,维生素A/D/E/均不溶于水,但溶于油。需要用油做载体。

4、溶解速度与固体颗粒大小及杂质含量等有关。应用时,同样的原料,颗粒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溶解,为了实现标准化作业,通常要保证物料的颗粒均匀及常规与实验完成时标准一致。

三烘焙中常用的糖及溶解度

四相关应用

1、翻砂:

2、结晶

3、颗粒感

4、组织粗糙

5、等

喜欢就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yyzl/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