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素材资料来源于水网shui.or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直以来人们对饮用水偏酸性或者偏碱性一直争论不休,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下面小编就通过饮用水的分类、水中所含有的物质、水的消毒方式来分析水到底是偏酸性还是碱性,这种水的酸碱性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饮用水的分类,目前大家使用的饮用水有以下两大类
天然水:
主要选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净化处理成瓶(桶)装饮料。自来水厂生产的自来水也属于天然水一类,自来水的水源各个地区不太一样,但基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然的地表径流水如河流、湖泊,二是深层地下水。
纯净水:(包括蒸馏水、离子水、太空水等)
纯净水大都采用天然水(多数采用自来水)作为原料,采用反渗透法,通过薄膜渗滤或采用蒸馏法处理后制造而成。纯净水、蒸馏水经过处理,不仅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滤掉了有益人体健康的各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分别含有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物质
水和大气一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一般来说,天然水中含有三大类物质:一是溶解物质,包括钙、镁、锰、铁、硅、铝、磷等的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二是胶体物质,包括硅酸、腐植酸胶体等;三是悬浮物质,包括粘土、微生物等.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所含各种成分(即所谓“本底含量”)也会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适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质,对其各种成分的要求都有一定范围,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有毒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给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而经过反渗透技术处理的纯净水,比水分子大的分子都被过滤掉,只剩下水分子和少量比水分子小的分子。
自来水及纯净水的消毒方式
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对产生臭味的无机物来说,它能将其彻底氧化消毒,对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质如水藻,细菌而言,它能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为生物催化剂)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受到障碍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细菌体而显示出良好的灭菌效果,次氯酸根离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带负电荷而难于接近细菌体(细菌体带负电荷),因而较之次氯酸,其灭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气消毒效果要比采用漂白粉消毒更佳。
在现阶段,消毒剂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剂可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量,同时提高处理效率。
水的消毒方式决定了偏酸性或者碱性
由于南北差异、地质差异,天然水的酸碱性会有一定差别,但一般的城市用水中,影响水偏酸性或碱性的最大因素是水的消毒方式。
按照用氯气消毒方式来说,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H2O+CL2=HCL+HCLO),次氯酸属于弱酸,它在水中可以发生以下几种平行反应:
1.2HClO=光=2HCl+O?↑
2.HClO+HCl=可逆=H?O+Cl?↑
3.3HClO=△=2HCl+HClO?;
那么在水中含有的次氯酸是弱酸性,盐酸和氯酸却都是强酸。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弱酸碳酸(CO2+H2O=H2CO3),碳酸属于弱酸,所以常规情况下自来水是偏酸性的。
按照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来说,二氧化氯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中的亚氯酸和氯酸只占溶质的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它能有效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氧化有机物时不发生氯代反应.由于ClO2的高效、安全、无毒,在美国,ClO2用于饮用水处理已超过50年.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所以这种处理的水也偏酸性。
如果用臭氧消毒,则臭氧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臭氧、氯和二氧化氢的氧化势(还原电位)分别是2.07、1.36、1.28伏特,可见臭氧在处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强的一种.臭氧的氧化作用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发性分裂产生一个羧基化合物和带有酸性和碱性基的两性离子,后者是不稳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所以经过臭氧消毒的水也是偏酸性的。
那么经过反渗透过滤的纯净水按理说也应该是偏酸性的,但因过滤掉了除水分子之外的几乎所有物质,所以纯净水应该是中性的。
偏酸性或者碱性的水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总体来说现在存在两大观点,一种认为偏酸性或者碱性的水对什么都没有多大影响,一种认为碱性水对身体比较好。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目前仍无定论。
正方:不存在酸性水或碱性水更健康的说法
顾久传认为,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的好坏是不科学的,要以是否符合水质标准、水中的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
“事实上,很多天然的好水是偏酸性的。如广西省武鸣县大明山岽寺淡泉的泉水pH值为6.7,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泉的泉水pH值为5.8。而某些天然水偏碱性,如太湖水及由它制成的自来水,水质并不好。”顾久传举例说,“阿部辉雄在年对日本秋田县‘长寿村’八森潭的水质进行分析,取样数为23次,pH值平均值为6.39,水质呈酸性。”
“不存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水质更健康、更有营养的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指出,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饮用水pH值不低于6.5,不高于8.5,在这个区间内,水既可能呈弱酸性,也可能呈弱碱性。
顾久传也认为,符合标准的水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约为2—3。胃液的作用一是杀菌,二是帮助消化。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顾久传解释说。
反方:碱性水更有益于健康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院士杨子彬在会上明确指出:人体血液的PH值很重要,健康时保持在7.35-7.45之间,低于这个水平,人就会不舒服,处于亚健康。低于7.0时,人体就会出现重大疾病甚至死亡。同时,血液PH值每下降0.1,人体胰岛素活性就会下降30%人喝的水80%会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平时多喝弱碱性水,如天然矿泉水对维持血液的弱碱性,保持健康体质,防止重大疾病和延缓人体衰老的确事半功倍。
由于市场上大量存在的纯净水、矿物质水等都属于酸性水,因此社会上不时有喝水不用讲酸碱的论调和宣传。对此,著名水营养专家安可士教授严肃地指出:碱性水利于人体健康并非仅仅是中国专家们发现的,同时也是包括欧美众多科学家多年观察、研究得出的科学论断,不容商业利益的质疑。
什么是健康水?
家庭用水中我们很难去确定水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但有一点可以应该基本符合我国GB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GB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规定pH值为5.0—7.0的标准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研究、分析,对健康水应具备的条件已达成了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污染,不含有害物质.
2.硬度适中。所谓硬度,就是水中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CaCO3的量表示)。
3.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求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总固体。所谓溶解性总固体就是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所提的固体残渣,其中包括无机矿物成分等溶于水中的所有物质的总量,一般人群理想的指标是毫克/升左右。
4.最好是天然水,而不是人工制造。
生活小窍门
1.如果您真的想知道家里的水是偏酸性还是碱性,有人推荐紫甘蓝检测。
紫甘蓝水的酸碱性溶液呈色情况:
紫甘蓝:红(酸)~紫(中)~绿(碱)变色
紫甘蓝在水中呈暗紫色
紫甘蓝在白醋中呈红色
紫甘蓝在纯碱溶液中呈蓝色
紫甘蓝在食用盐溶液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在肥皂水中呈绿色
紫甘蓝在蒸馏水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
PH6.5粉红色
7.0PH7.1紫色
7.5PH8.5蓝色
8.5PH12绿色
PH12.5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