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眼科学术盛宴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天,万名眼科专家聚集一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场上专家演讲的更是无比精彩,将眼科技术的发展推上了新的领域......
两种方式治疗高度近视无孔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段安丽01段安丽教授在讲解中首先定义了何为无孔型视网膜脱离:黄斑中心凹出现神经上皮层脱离,但不伴随全层裂孔。并介绍了黄斑劈裂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较长时间可以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视力;
第二阶段:中心凹视网膜脱离,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此时是最佳手术时间;
第三阶段:黄斑孔出现,视力急剧下降,手术难度增加,预后变差。
段教授的分析是针对第二阶段的治疗不同方法的对比,分为2组;
A组治疗为:后巩膜加固术+PPV+不剥ILM+球内注气;
B组治疗为:后巩膜加固术+PPV+保留黄斑中心凹的ILM剥除+球内注气。观察指标为:1.近期术后1个月黄斑劈裂及网脱复位程度(OCT);2.远期黄斑劈裂及网脱复位程度,视力恢复程度(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如下
可见术后黄斑劈裂和网脱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上,环形剥ILM都显著优于不剥ILM者,术后继发黄斑裂孔的比例上后者亦显著低于前者。同时段教授特别强调了后巩膜加固手术在高度近视黄斑无孔型脱离患者中的必要性: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发生主要病因推测1.后巩膜扩张延伸2.玻璃体黄斑粘连牵拉后巩膜加固术能增加后部巩膜的厚度及抗张性,所以对长期预后有积极的作用。跨筛板压力梯度对血管的影响-王宁利
02王宁利教授用一张图清晰地展示了视盘的血供。
当宇航员在太空时,血供异常增加,可以观察到视盘水肿。通过这张示意图,我们还能更好的理解,当脑脊液与眼内沟通时发生的一系列疾病,如视盘小凹网膜层间的积液,就是来源于脑脊液。Terson综合征的玻璃体积血也是来源于蛛网膜下腔。眼内的硅油可能会进入脑脊液中。
当眼内压与颅内压之间存在差异,就形成了跨筛板压力梯度。那么,当颅内压降低的时候,压力梯度增大,对视网膜血管会有什么影响呢?是否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之一呢?
在小鼠实验中,当颅内压降低时,小鼠的视网膜动静脉均变细了,说明视网膜血供受到了颅内压影响。
但是小鼠的视网膜动脉走形与人不一样,人的动脉位于视神经中央进入眼内,受压力差影响小。对腰穿病人实施腰穿前后眼部血供数据的测量,其中视网膜血管直径无统计学差异,黄斑下脉络膜厚度变薄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国外的研究中,有文章报道高颅压患者颅压降低后,视网膜血管直径发生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盘沿面积减小和视网膜中央静脉变窄,较高的眼压,较低的颅内压相关。这说明,颅内压与视网膜血流之间的关系可能对某些视网膜疾病和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
王宁利教授最后为大家介绍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在OCTA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观察跨筛板压力梯度对视盘微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比如如何提高视盘血流?如果能提高,是否有意义青光眼?王教授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攻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未解之谜。
眼运动法则与临床应用-李宁东
03在眼球运动的检查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四个基本法则:
1.Hering’Law
2.Sherrington’Law
3.Listing’Law
4.Donder’Law
Hering’Law又称配偶肌定律,是指双眼的动作一定是相等和对称的。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疾病,眼球运动时不符合该定律:HGPPS是由于Robo3基因异常导致的,该疾病还常伴有脊柱侧弯;核间眼肌麻痹;一个半综合征;而DVD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Hering’Law的。
Sherrington’Law又称为交互神经支配的法则,它描述了主动肌收缩时,总伴有同等量的拮抗剂松弛。且拮抗剂的松弛早于主动肌的收缩。如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就是因为主动肌收缩时,对抗肌无法完成相应的松弛,引起眼球后退的症状。
Listing’Law和Donder’Law描述了眼球运动时做功最小的运动方式,眼球运动时,总是从原在位直接移动到其他任意眼位。在这一过程中,视网膜水平和垂直子午线的方向会发生一定量的旋转,旋转角度大小与运动位置有关。应用这一法则进行眼球运动的检查,可以鉴别原发性或是继发性的上斜肌麻痹。
角膜屈光手术前圆锥角膜筛查与防控策略-张丰菊
04圆锥角膜病因:
首先,张丰菊教授介绍了最新研究的基因与圆锥角膜的相关性,基因是其发病因素,但认为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圆锥角膜,比如说持续揉眼、佩戴隐形眼镜、过敏反应、紫外线照射等。
圆锥角膜诊断:
年全球专家共识指出,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性疾病的诊断要点为:1.后表面升高2.角膜变薄3.角膜非炎症性改变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其中绝对禁忌症包括圆锥角膜或可疑圆锥角膜,其他角膜扩张性疾病及变性。
提出问题:
手术——可能发生严重的角膜扩张。
观察——患者可能错过重要的求职求学机会。
解决方案:
1.角膜形态学测量(pentacam)
2.角膜生物力学测量(目前临床应用很少)
研究显示,结合两种测量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率
研究展望:
1.尚且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与圆锥角膜相关致病基因
2.对角膜形态异常但无圆锥角膜倾向患者的临床甄别及前瞻性研究仍需深入
3.加强角膜屈光手术前术后宣教和护理防范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尤为重要
激素在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应用-晏晓明
05晏主任开篇用大量精美的病例图片介绍了各种过敏性结膜炎的特点和体征,提出了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用药,包括了“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泪液”“血管收缩剂”等多种选择。
按照疾病的轻重可以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A.轻症患者可选择“抗组胺药”和“血管收缩剂”
B.易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者可选择“肥大细胞稳定剂”
C.症状无法控制者,可选用低浓度、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氟美瞳1-2周。
D.对于急性加重的VKC或AKC患者,必须使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
E.对于顽固性或严重的VKC患者,可行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或短时间口服激素治疗。
F.严重威胁视力的AKC患者,需要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使用激素时,有以下几点原则:
1.局部用药为主,避免全身使用
2.尽早、足量应用
3.规律复查,适时评估,及时调整用药
4.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5.不滥用,仅用于重症或其他药物无效患者
6.短期使用,治疗窗不超过3周
7.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浓度,监测眼压,避免其他并发症
临床上对激素的使用主要是疗效、安全和舒适三大要求。在多种激素性眼药水的对比实验中显示,与0.1%地塞米松、0.%地塞米松,1.0%泼尼松龙相比,0.1%氟美瞳引起的眼压升高最小,安全性最高。
最后,晏主任预告了12月7-9日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大学角膜病暨第五届角膜内皮移植手术高峰论坛,欢迎各位专家同道的病例及手术视频投稿。
现有医保政策下,医院如何更好的发展-叶子隆
06叶子隆董事长提出了医院的医保所面临的两个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医保对于医院的意义不在于创收,在于帮助医院提升品牌公信力
1.医院都需要医保,是否需要医保,医院的定位和发展阶段
2.强化自己的生存能力才是医院最重要的经营之道
二、医院与医保之间存在的两个矛盾
1.医院发展速度和医保供应难以匹配的矛盾
2.医院盈利需求和百姓希望看病少花钱的矛盾
三、解决办法
1.做合法合规医保,让政府民众信赖,医院
2.作为民营医疗机构,以高品质医疗树立品牌,寻找差异化优势,才是发展大计!
假性网状drusen的临床长期观察-张美霞
07在今天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单元医院的张美霞教授通过51例患者达平均18.6个月的观察图文并茂讲解了假性网状drusen的始末。
首先在概念上深刻剖析了与drusen(软性、硬性、表皮性)的不同,并指出多模式联合成像在观察该病中的意义。
接下来介绍了假性网状drusen的分期及与AMD的关系。1期为椭圆体带与RPE层的结构变得模糊,2期为沉积物使椭圆体带隆起,3期为沉积物突破椭圆体带。如果该病继发进展则可能出现湿性AMD或者地图样萎缩,导致视力下降。其意义除了提示晚期发生AMD外,还可能与寿命相关。
最后张教授通过51例患者的分析总结了该病预后的比例并分享了3种预后的精美影像资料。
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万修华
08随着白内障超乳技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效果达到了接近完美的程度。
连续环形撕囊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关键步
囊袋收缩综合征于年由美国Davison命名,是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为特征,伴有晶状体前囊纤维化和撕囊区面积缩小,后囊膜皱缩,混浊,IOL偏位等现象,导致视力下降,眩光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于术后3--30周发生。
常见原因:
撕囊直径过小或位置偏中心
手术创伤及炎症反应
IOL材料刺激
高危因素:
①眼轴大于25mm的高度近视眼
②假性囊膜剥脱
③青光眼小瞳孔
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⑤眼部手术史
⑥视网膜色素变性
⑦高龄或悬韧带较弱者
⑧合并有全身疾病如:(Behcet病,过敏性皮炎,马凡氏综合症,肌肉强直性营养不良)等。
临床特征如下:
治疗指征:
①CCC直径小于3mm
②前囊混浊影响视力
③IOL变形,倾斜或偏中心导致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者
④有后发障者
治疗方法:
预防:
小结: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设计与案例分析-陈跃国
09前言:
圆锥角膜是双眼进行性非炎症性角膜扩张疾病,青春期发病率1/,角膜胶原交联增加角膜的硬度,阻止扩张的进展,为目前常用手段。
传统的胶原交联手段:UV辐照度3mW/c㎡×30′=5.4J/c㎡,总体治疗时间>60′,费时!
新快速方案:30mW/c㎡×4′=7.2J/c㎡,更高效!
研究显示,传统手段和快速方案效果无差异。
联合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消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病例19人(男性14,女性5),20眼
表麻,20%酒精辅助下剥离角膜上皮。
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消融,矫正屈光度为0,消融深度<50μ,术后最薄角膜厚度≥μ
快速角膜交联方案
研究结果:
1.术后上皮愈合时间5~20天
2.最佳矫正视力,无变化(20%),提高1行(15%),提高2行(15%),提高3行及以上(50%)
3.术前术后6个月对比角膜地形图,可见对称性明显改善。
结论:
1.角膜胶原交联安全有效,可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
2.联合角膜地形图引导的角膜表面消融,可改善术后角膜规则性与矫正视力,更好的适配框镜或RGP
3.角膜上皮延迟愈合
4.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工作中的小美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国际交往能力的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北医院
北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美医院:
福建·惠安分院
青岛·四方分院
山东·郯城分院
★长按上图,点击[识别图中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