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国标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总固体。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国标还规定了某些元素和化学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限量指标和卫生学指标,以保证饮用者的安全。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线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于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明显的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以我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有人说常喝矿泉水会得结石,从医学上讲,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产生结石是有特殊的病因的。包括有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地区,人们流汗过多,尿液浓缩导致产生结石的盐份过饱和;土壤中缺乏镁离子等;个体因素:维生素A缺乏,下尿路感染、梗阻、异物;代谢紊乱(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癌)导致高钙血症、痛风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尿症。而结石的成份主要有三种: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均须在酸性尿液中才析出结晶。从科学上看,饮用矿泉水非但不会诱出泌尿系统结石,反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根据有以下三方面:1、经常饮用矿泉水有洗涤内脏和稀释尿液的作用,控制和防止泌尿系统感染;2、矿泉水碱化尿液,阻止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结晶检析出;并有溶石作用。3、和土壤中缺乏镁离子导致结石相反,矿泉水中的镁离子可以促使尿液中草酸钙溶解,亦可与水中超量的钙离子结合成不被血液吸收的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因此,喝矿泉水会产生泌尿系统结石的说法是臆造。
长期饮用矿泉水会不会导致微量元素摄入过量呢?这个问题在矿泉水的国家标准里面已经做了严格的规定,微量元素只允许在规定的限量范围内,才能被鉴定为矿泉水,超过限定值的水叫矿水但不能称为饮用矿泉水的。
有人说矿泉水有矿物质,会不会洗脸后越洗越黑呢?答案是:矿泉水因含丰富的偏硅酸而成为爱美女性的新宠。偏硅酸是人体皮肤结缔组织、关节软骨和关节结缔组织中必需的元素,具有增加皮肤弹性,保持弹性纤维周围组织完整性的功能。经常饮用富含偏硅酸的矿泉水,可使皮肤保持光泽、白皙、细嫩。而把矿泉水直接喷在脸上的美容法也越来越被诸多爱美女性所青睐。具体方法是把富含偏硅酸的矿泉水直接喷在脸上,用手轻轻拍打,在为皮肤补充水分的同时,使矿泉水中的偏硅酸被充分吸收,从而增加皮肤弹性,舒展面部的细小皱纹,延缓皮肤衰老。这种美容方法在日本女性中尤其是白领丽人中十分盛行。
科学合理饮用矿泉水的最佳方法:矿泉水一般应以不加热冷饮或稍加温为宜,最好不要煮沸。因为矿泉水一般含钙、镁较多,有一定的硬度。而煮沸时钙、镁易析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垢,这样既丢失了钙、镁,还造成了感官上的不适,所以矿泉水的最佳饮用方法是常温下直接饮用。合理地饮用矿泉水大有讲究。孕妇须多饮用矿泉水,其中的微量元素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和母体健康,一天饮量以2升最佳;婴儿奶品用矿泉水冲饮,不但能增强食欲,增加养分,而且是安全清洁;减肥者因要限量进食,饮用矿泉水可以事半功倍,最佳饮用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老年人有时深夜惊醒,往往是脱水的缘故,睡前喝上一小杯矿泉水,并在床头放一小杯以备及时补充;运动者在剧烈运动后,能量消耗多,饮用矿泉水能立即吸收适量电解质,从而保持旺盛的体力;清晨起床,经过一夜代谢,人体特别需要水份,此时空腹饮用矿泉最佳,最好以一杯为量。饱餐之后饮用矿泉水,有利于营养成份的吸收,排泄食物中有害物质和多余脂肪;饮酒之后,饮用矿泉水,稀释酒精浓度,减轻肝肾负担;焦虑不安,少饮矿泉水可松弛大脑,有利入眠;中老年人频饮矿泉水,冲淡粘稠的血液,防止脑血栓或心肌梗塞发生;空腹饮用矿泉水能溶石、排石;并促进肠蠕动,软化积存粪便;外洗可防止痤疮、脱发、脚癣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