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推荐活动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1-10-15 14:42:45   点击数:
 

大家还记得这张照片,对,这就是我们在naturalconstant中有提到过的对数螺旋线。

今天我们不讲数学,来讲讲图中这种在冬天极为受欢迎的活动“泼水成冰”。在“泼水成冰”的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用开水!(对,就是多喝热水的那种开水)不是,开水温度那么高我要“泼水成冰”难道不应该用冷水吗???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特殊的现象“Mpembaeffect”这是在年由一位中学生所发现的现象

一名叫埃拉斯托·姆潘巴的学生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准备放进冰箱里做冰淇淋。

他觉得等热牛奶冷了后再放进冰箱,其他同学就会把冰箱装满,于是他把热牛奶直接放进冰箱。等他打开冰箱后,居然只有他的杯子里变成了美味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学用冷水做的还没有结冰。

升入高中以后,Mpemba与一位来学校做讲座的大学老师分享了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结论,经过一些实验,他们证实了90℃的水结冰所需的时间比25℃的水结冰所需的时间要短很多,并于年共同发表了这个结论。

但即使在那之后,很多人仍认为姆潘巴现象只是无稽之谈。在一篇名为《二十世纪十大科学骗局》的文章中还提到姆潘巴现象只是愚人节产物,因为该结论是发表于4月1日。(怪我咯??)随着被不断地验证,学者们开始正视并试着通过研究去解释姆潘巴现象。掰壳老师查阅了一部分的文献,发现解释众说纷纭,不过在年两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姆潘巴现象的理论依据,并且还预测了“反向姆潘巴现象”。但因为解释比较复杂,涉及到粒子速度分布函数,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掰壳老师挑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易懂的解释,是在年由Tao等人发表在JournalofChemicalTheoryandComputation上的。

水中的氢键已被证实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简单的可以分为“强氢键”和“弱氢键”。

在高温的水中,“弱氢键”因为键能较弱而被破坏,“强氢键”仍然保留。

当快速冷却时,这些少量的“强氢键”带来的小而强结合的团簇促进了冰的成核,因此出现了姆潘巴现象。

(学化学的同学:这个氢键画的很标准)捣蛋攻略最后给大家附上“泼水成冰”攻略一份,准备去东北的小伙伴赶紧收好了:

1、选择一个零下20℃以下的环境;

2、用保温杯装上慢慢一杯热水(最好大于50℃);

3、找个视野开阔的地方,用力往上甩,尽量甩成一个圆弧;

当然了,记得要带上一个牛逼的相机和合格的摄影师,以及,一定一定要小心,不要泼到自己身上了!

文章作者:

Beck掰壳老师

点我了解更多

下次见~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zlsd/15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