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卷专注于考察化学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科学性,方向性,灵活性及开放性,充分考察学生的分析和逻辑能力。由于整个试题简单是主题,所以对于备战中考,各个分数线的孩子们,复习化学的方法基本趋于相似,紧抓基础知识点及每年常考知识点,其次就是在拿分基础上,锻炼出快速做题的能力,越到考试时间的末尾,做题越紧张,影响水平的发挥,尽量在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留出10分钟时间,检查卷子和之前没有思路的题目上。现在,黑马培训给大家讲解下中考化学考场上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让你轻松答题得高分!
一基本功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铁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硫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干燥性最高浓度在98%左右),盐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挥发性最高浓度35%左右),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4、绿色溶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7、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另外扩充一点浅粉色的溶液是硫酸锰氯化锰溶液.注:液态固态O2(淡蓝色)(三)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NO22、黄绿色气体:Cl2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SO2,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五)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六)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七)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2、离子的检验(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3、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八)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1、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2、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H20==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N+H2O==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九)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1、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2HCl==CuCl2+H2O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每种题型控制的答题速度
二:每种题型的学习思路和答题方法:
(1)单选题
单选题一般考察知识点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元素之最,溶液的定义,物质的分类,PH,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合价计算,化学反应实质,物质燃烧的现象,燃烧与灭火,化学与生活,空气的成分,大气污染等知识点,那么很多东西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一定是一直在强调的,这部分一般不会有什么错误的,不过对于基础知识,类似于氧化物的定义,溶液的定义,溶解度的定义等等知识点,一定要准确记忆和理解,不要只知道一个大概其,不然在考试的环境中,孩子没有老师的表情来判断自己说的对不对,就会对知识点相关问题答错了。
(2)多选题:
多选题一般考察燃烧与灭火,高级版化学与生活,除杂与物质的鉴别,基本概念的辨析,计算技巧,图像题,离子共存等题目。一般来说多选题主要难在除杂,物质的鉴别还有图像题,这也是容易出两个选项的题型,这其中除杂和物质的鉴别可以通过找矛盾的方法排除错误的方法和试剂组合,不过需要对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理解深刻,不然这种方法孩子不好理解,这里面重点提一句溶解性表,一定督促孩子记忆溶解性表,无论是学校老师给出的还是在外面补习老师给出的,孩子能记住哪个都可以,不然对于酸碱盐部分的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还有计算题,孩子拿分很困难。做再多练习题都没用。
(3)填空题:一些固定的物质的用途还有俗称,一定熟记,这一部分容易考察微观世界的各种为例之间的联系,孩子需要深刻记忆,一般来说得分容易,知识点简单,答题速度快的话,读完题就可以填出空来。
(4)简答题:简答题第一个是方程式书写,那么这部分孩子主要集中错误在配平,反应条件,还有沉淀气体符号的遗忘,这部分不是丢分点,一定要拿到全部分数。推断题切记,如果推断不出所有知识点,需可以迅速看看需要填空部分,因为有时候,你推断不出来那部分正好题目没有问,不要一直死抠。
(5)实验题:一般来说实验题除了制取氧气还有二氧化碳还有工业炼铁以外就是粗盐的提纯等酸碱盐知识点,这些都需要孩子以理解为主,知识点需要理解深刻,一般会有一定的中难题出现,并且一些主管拓展题,孩子没有答题思路的,一定要看看题目所给的我们不知道的条件,比如一道题开始给出了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那么最后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冬天捞碳酸钠,孩子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候需要孩子从题目给出的温度影响溶解度,联想到冬天温度低,这种题目也是需要平时多多练习,找到这种答题技巧。
(6)计算题:计算题是必须得到10分满分的题,因为每年计算题型固定,通过平时的练习,孩子一定可以掌握答题方法的,并且平时需要多多练习,尽量记住一些常考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例如碳酸钙是,硫酸是98等等。
三:巩固复习的方法
随着学校的一模二模的进行,孩子也紧跟学校就好,不过对于各个题型,如果孩子做题时候主要失分点是固定题型,那么买一套专项训练的题型,每天定时完成相关题型比较重要。天津各个区的模拟题都需要孩子见过,做过,在临近中考时,可以练习近5年的中考卷,建议定时完成,具体孩子哪部分错误,就具体练习哪部分的知识点。不要觉得化学麻烦简单就不做简单题,这样会造成一些基础知识最后遗忘。
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心态的调整,中考大家压力相对较大,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学习,也要有一定的时间放松,学习的成果和效果并不一定是和时间成正比的,劳逸结合,保持一个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是孩子成功备战中考的重要因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