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学好这一部分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体会,给大家讲讲酸、碱、盐的学习方法,期待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明确目标,强化基础
首先要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年版)》规定,《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8.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9.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中考考查的热点主要集中在:
1.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常见酸、碱、主要性质和用途;
3.用酸碱中和的原理解释某些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4.根据化学式判断常见化肥分为的类别、学会氨气的检验方法,并掌握用此方法检验铵态氮肥(铵离子);
5.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6.学会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酸碱盐进行常见物质(重要离子)的检验、一般的鉴别、分离等实验处理;
7.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等。
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可以把枯燥的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这样既能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又能逐步深入的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有助于提高记忆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二、常用工具,灵活巧记
学好酸、碱、盐的工具有两个:金属活动顺序和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前者主要用于判断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后者主要用于判断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学习中可利用韵语将其记牢。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编成顺口溜去记忆:
K、Ca、Na、Mg、Al、Zn、Fe、Sn、Pt、(H)、Cu、Hg、Ag、Pb、Au
(嫁给那美女,新铁西嫌轻,统共一百斤)
关于溶解性表,可记忆为: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难溶氯化银,硫酸盐中钡不溶,
硫酸钙、银、碳酸镁微溶。
碳酸(盐)、磷酸(盐)多不溶,
只有钾、钠、铵、盐溶,
溶碱有五种,氨、钾、钠、钡、钙
(可谐音记为:俺家拿被盖)
三、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同学们觉得酸、碱、盐学习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多,性质多,化学方程式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
大家知道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各有四点。可采用图示法强化记忆这些化学性质。可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也可利用下面的韵语记忆:
酸碱盐学习并不难,
记住通性是关键。
酸碱见面必中和,
产物盐、水不会错。
盐碱、盐盐(反应)要双溶,
水、淀、气体会生成。
总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学习,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快乐!
申艳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