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年3月13日,何明光教授及其团队证实闭角型青光眼高危患者不宜广泛使用预防性激光治疗。
什么是青光眼
01
形成机制
青光眼是一种可以致盲的疾病,它的主要机制就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眼球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眼球的结构受损。受损结构主要是指视网膜和视神经。
02
发作症状
闭角型青光眼,它是房水外流的位置出现机械性阻塞,所以它会出现急性的眼压升高,从而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包括眼睛疼、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
03
现阶段状况
目前中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3%,致盲率约30%。预计到年,我国将有万的青光眼患者,产生近万盲人及超过万的视觉残障人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青光眼的传统预防治疗
青光眼的治疗目的就是保存视功能,一般来说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眼压
由于眼压是相对容易控制的因素。所以说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我们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将患者的高眼压控制在视神经损害不会进一步发展的水平,也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目标眼压。目标眼压值因人而异,所以说我们对患者应该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本质就是视神经保护性治疗,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视神经血液供应,和控制神经节细胞凋亡,来保护视神经。
青光眼研究历程
研究人群
该研究是为期6年的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何教授团队对广州市荔湾区50-70岁人群进行社区筛查,最终从名筛查对象中入选了名临床试验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达到预定的双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入选标准。
具体流程
对受试者双眼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眼分配至激光虹膜周边切开,作为干预组,对侧眼不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激光治疗后,对受试者进行定期随访至72个月。
指标1
眼压升高、发生前房角粘连或急性青光眼发作作为主要结局指标。
指标2
研究发现,在干预组每眼/年中,主要结局指标发生率为4.19,而对照眼为7.97;风险比为0.53。其中,干预组出现19例主要结局指标,对照组出现36例主要结局指标;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青光眼研究结果及意义
01
研究结果
何教授发现这些高危患者转变为青光眼的比例很低,因此不建议在高危患者中广泛使用这种预防性激光治疗。
02
研究意义
何明光表示,该研究是为期6年的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试验证实预防性激光治疗可降低47%的主要结局指标发生,但由于主要结局指标本身发生率极低,且都以不会马上引起视力损伤的前房角粘连为主,因此,对通过社区筛查找到的闭角型青光眼“高危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广泛使用预防性激光治疗。这一结论或能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降低卫生资源投入。
小医有话说:
现在患青光眼的人数逐年上升,大家都想要尽快治疗,但是要记住,如果你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完全没必要做预防性激光治疗手术哦!
往期精彩
杏林医者
中国肾内科奠基者——王叔咸大夫
总务公开
纪检部第五周考勤
总务公开
纪检部第六周考勤
总务公开
第六周寝室卫生评分表
探秘医学
支气管哮喘——隐形的杀手
图文/网络台州学院医学院红十字会宣传部
编辑/魏亚莉
责任编辑/雷陈蓉王健桢吴晨曦
审核/章华婷老师
?台州学院医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