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已经慢慢朝着我们的生活走来,它的迈进,使得很多人措手不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于青光眼不是很了解,在此,医院的眼科专家、眼科主任辛志坤主任医师为我们讲解。
眼科专家辛志坤主任工作中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一位致盲眼病,因此受到眼科医生和眼病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位致盲眼病。目前我国范围内大约有万青光眼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患病可能,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尤其好发于脾气较大的中老年女性。
青光眼有什么危害,症状是什么呢?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反复发作症状。多发作于夜间。常于劳累、着急、上火等后出现眼胀、同侧头痛、视物模糊、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症状轻者多于数秒到数分钟,数小时内,或于睡眠后缓解,此为小发作。发作严重者症状重,眼胀疼、视物不见,伴剧烈头痛,可有恶心、呕吐症状,常就诊于脑系科或内科,而延误眼科治疗,此为大发作,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完全失明!
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多无明显的症状,并且隐匿进展,由于进行性视神经萎缩,视野逐渐缩小形成“管型视野”,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看东西没有余光”了,当患者感觉到视力下降时多已为青光眼晚期,视功能严重丧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损害是不可挽回的。据研究90%的慢性青光眼患者早期不知道自己患病,未进行任何治疗。有些青少年会以为是近视了,老年人往往以为是白内障而延误治疗,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
青光眼应当如何治疗?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或正视眼40岁以上,以及近视、糖尿病、眼底出血、自身免疫疾病等,都是闭角型、开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建议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定期接受眼压、视野及眼底照相等青光眼专科检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集中在降低眼压和视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和药物。眼压较高,例如高于30mmHg,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低于30mmHg的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当然这也和患者的病情相关,病情重的,一般要求达到的目标眼压就比较低,需要手术或者2种药物的联合。
青光眼应当注意些什么?
青光眼是一种心身疾病,青光眼病人应保持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宁静稳定的的心情,善于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青光眼患者应了解自己的疾病类型及治疗手段,遵循医生指导,按要求用药,不能自行改药或随便停药。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即使是手术后的患者,也应定期随访复诊。
青光眼是终身疾病,尽管能被控制,无论是药物、激光、手术,也要定期检查随访,因为目前的良好控制可能会随着年龄、其他疾病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及时、合理地进行相应的治疗,青光眼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时毅)
专家介绍
辛志坤,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擅长治疗各种类型复杂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眼球内异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疾病、各种出血性眼底疾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底病激光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眼科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精于治疗各种类型复杂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眼球内异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部疾病及各种出血性眼底疾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底病激光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各种类型抗青光眼手术、斜视弱视、泪道疾病、角膜炎和葡萄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也有所专长。曾师从著名眼底病专家董方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眼科专家谢立信教授,先后在医院、医院眼科、全国白内障高级研修班进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诊时间:星期一(全天)星期三(下午)
身心护佑健康同行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