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配套wordppt18物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0-11-5 20:49:58   点击数:
 18课时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学生练习word下载!

  )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的解题方法:

(1)物理法:通过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等进行鉴别。例如CuSO4、BaCl2、FeCl3,可以根据颜色进行判断,蓝色的为CuSO4,无色的为BaCl2,黄色的为FeCl3。

(2)化学法:通过两两混合,若产生不同的现象,即可以区别。例如鉴别题中C选项,将这几种无色溶液两两混合,记录实验结果:

Na2CO3

BaCl2

NaNO3

HNO3

Na2CO3

BaCl2

NaNO3

HNO3

可以看出,出现一次沉淀、一次气泡的是碳酸钠,无任何现象的是硝酸钠,只出现沉淀的是氯化钡,只冒气泡的是硝酸,可鉴别;

A.H2SO4和Na2SO4分别与BaCl2反应的现象相同,与FeCl3不反应,二者无法区分;

B.BaCl2和HCl分别与AgNO3反应的现象相同,与NaNO3不反应,二者无法区分;

D.H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OH和Mg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

1.下列物质可用于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石蕊溶液D.燃着的木条

2.(·咸宁中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 CO CH4

B.CH4 CO H2

C.CO CH4 H2

D.CO H2 CH4

3.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就可以区别出的是(   )

A.磷矿粉B.氯化钾

C.硝酸铵D.尿素

4.只用水就可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硝酸铵、硫酸钡、碳酸钙

B.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C.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钠

D.硫酸铜、硝酸钾、氯化钠

5.(·自贡中考)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直接闻气味

6.(·乐山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鉴别稀盐酸、Na2CO3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溶液、

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7.(·荆州中考)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

A.碳酸钠溶液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D.稀盐酸

8.(·襄阳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HCl、Ba(NO3)2、KCl、Na2CO3

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9.(·益阳中考)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完全相符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为碳酸盐

B

向某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CO2

C

将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

铜片上有明显刻痕

组成改变导致性能改变

D

电解水

生成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0.(·成都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物质

鉴别方法与结论

A

黄铜与铜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氯化钠与硝酸铵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

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11.(·临沂中考)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12.(·湖州中考)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13.(·北部湾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品,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镁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D

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

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滴

14.(·巴中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一定没有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5.(·随州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

16.(·上海天原杯预赛)下列各组溶液,只需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的是(双选)(   )

A.Ba(OH)2、Na2SO4、MgCl2、HCl

B.BaCl2、Na2CO3、KOH、K2SO4

C.NaOH、FeCl3、NaCl、HNO3

D.H2SO4、KCl、ZnCl2、CuCl2

17.(·随州中考)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

(3)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

18.(·重庆中考B)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的溶解度分别为0.g、2.1g。

      A      B  C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__(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____(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

链接(点击蓝色字迹即可)

1.中考复习专题2.沪教版上下册全套微课3.人教版上下册全套微课4.在线测试中考真题全套5.一轮复习上下册PPT下载6.在线测试一轮复习考点24套学生请加初中化学老师:请添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yyzl/1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