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统计,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高中生为81%。
而其中高度近视问题严峻且突出,高三年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成21.9%。
高度近视致盲性高、并发症多,针对这一严峻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教授指出:青少年高度近视更应引起重视。
高度近视并发症多
致盲性高
高度近视并不是我们简单认知中的近视那么“无害”,患上高度近视之后,会容易出现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眼底疾病。
1
视网膜脱落: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不断伸长,过长的眼球常常造成视网膜、脉络膜之间的循环障碍,供血不足,导致色素细胞的变性、萎缩。
当视网膜不能随眼球增长时,附着点位置(即周边视网膜)容易出现退化、变薄、撕裂或者穿孔。
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力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同时水样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积存,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2
青光眼:
近视是一种眼球退化性疾病,眼球长度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近视度数越高,眼球退化的程度就越高,包括视神经在内的多种眼部组织都会出现退化改变,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视神经纤维层的变薄,而这也正是青光眼患者的一个重要结构改变。
简单来说,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而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却不能跟着变长,反而被牵拉、变薄,压力耐受度降低,虽眼压正常,但已造成视神经伤害而导致视野缺损。
3
白内障:
白内障一向是属于年长人士的疾病,但近年白内障有年轻化的现象,原因之一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高度近视导致眼睛内部营养代谢不良,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变混浊,逐渐形成白内障。
4
黄斑病变:
黄斑是主管中心视力和精细视觉的重要部位,包括阅读、开车、辨识脸孔等都需要良好的黄斑功能。一旦黄斑区域发生病变,将可能令黄斑功能受损,影响中央视力。
患上高度近视后,眼球会被拉长,相对应部位的视网膜组织会承受牵扯的力量,同时被拉扯变薄,变得脆弱容易出现退化变性,出现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及黄斑劈裂等病变。
近视全周期管理
加强近视防控
由于高度近视危害如此之大,加上我国高度近视人群急剧增长,全国人大代表范先群代表在今年两会提出建议:“加强近视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他解释:“近视防控应关口前移、加强对有高度家族近视史和父母皆是高度近视的婴幼儿眼底检查和眼球测量,不同年龄段近视防控侧重点也应有不同。”
1
父母为病理性近视,孩子遗传概率高:
病理性近视与遗传有着较大的关系,主要为单基因遗传。换个说法即是,这么多诱发近视的基因里,如果有其中一种基因被遗传下来,可能会引起病理性近视。
有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双方均为病理性近视的,孩子几乎都会被遗传,发病率高达93%;如父母一方为病理性近视,子女的发病率为45.6%[1][2]。
总的来说,如果父母都是病理性近视的话,孩子遗传近视的概率很高。
2
加强近视全周期管理:
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敏感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
家长在此时期,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