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法指导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1-9-20 15:14:44   点击数:
 关爱白癜风儿童 http://m.39.net/pf/a_4503173.html

一、初高中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刚刚经历过中考的很多孩子可能觉得初中化学很有意思,因为很多知识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得见摸得着”;初中化学似乎也很简单,大家从初三才开始接触和学习化学,接触和做过很多基础的化学实验,很多孩子对化学的兴趣可以说非常浓厚,觉得化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但也相应认为化学只要复习阶段背一背、记一记,也可以考个不算太低的分数。

所以,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高一的阶段,就带着对初中化学的既有印象、对高中化学掉以轻心了呢?然后,当你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解摩尔时,当你对着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要去分析氧化还原时,可能才会恍然大悟--高中化学,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啊!

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一下初高中化学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找出高中化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首先,初中阶段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结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初中化学教材语言比较通俗,非常直观、趣味性强。教学的知识内容也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大家从生活中都能找得到,所以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我们从中考化学的考纲也可以看出来,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初中化学的知识层次就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注重定性分析,往往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因为考核的是最基础的概念和知识,再加上仅仅进行了1年的学习、知识量本身就很少,所以孩子们就觉得中考化学很简单了!

相比起来,高中化学才更像是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它不再只是停留于对化学现象的简单记忆,而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通俗的说,就是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还得能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所以在能力方面,高中化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重在培养和建立孩子的抽象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因此,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的高中化学就是“知识点多、散”,高中化学一共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与创新物质结构与性质几个部分。孩子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中化学“难度大”,就拿《必修一》前面的2节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来说,这部分内容被排在高一的开始学习,是因为它是地基性质的内容,后面无机部分的知识都必须以其为基础。但同时这一部分又包含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无异于给学生当头棒喝,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也包含了非常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以上列举的这些内容又是高考中的核心考点,也就是高考中每年一定会出题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高一阶段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在化学方面成绩分化、学习困难的重要阶段。

所以进入高中阶段,孩子们一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监督下,早点开始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对于化学,对其他学科也是大有裨益的,后面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

二、高中阶段化学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一定要重点注意的方面有:

1.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之前做好知识储备

内容

内容详解

1、化学用语

(1)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2)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

3、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1)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

(3)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

(2)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鉴别与鉴定、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5、化学计算能力

(1)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2)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6、心里准备

(1)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2)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1)听课学习化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善于听课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钢笔一并摆放整齐,以免在上课的中途又去找这找那,分散精力并造成漏听。听课要做到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有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立即记下来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死死纠缠,以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课堂上的“听”不仅用耳,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手、脑、眼、耳并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率。

听课要做到三个结合:

①“看”和“想”结合。“看”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想”就是指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不能光看稀奇和热闹,要对观察到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②“看”和“听”结合。即是把看到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常常要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要提醒同学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如果实验时不认真听老师讲,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实验的本质。

③“听”、“看”、“记”相结合。就是说,在课堂上听讲、看板书、看课本、看实验时都要做好笔记。要勤动笔,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做好练习。

(2)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实验都要做好笔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会做笔记,在课堂上常常照抄老师板书还顾此失彼,记下了却听漏了,听进了又记不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首先在课本上做标记、在书页右边的空白处只记老师扩展引申的要点,对这种记法感觉轻松之后再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记老师的讲授提纲,课本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概念、方程式可简记或不记;第二,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分析比喻,记自己听课的深刻体会;第三,记练习中老师指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笔记不求全,但求新;要敢于取舍,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立即做好记录,一时记不下来的内容可做记号、留空,课后再去钻研并补全笔记。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要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和特殊符号,笔记所用符号要尽可能规范统一。每堂课的笔记都不能记下了事,课后要进行复习整理,过一定的时间还要复习。

记好课堂笔记,可以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手、脑、眼、耳并用,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整理笔记,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会不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毫无疑问,那些课堂上不动手的同学,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认真完成作业

(1)书面作业对学生来说,书面作业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老师而言,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补救和实施个别辅导。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认真对待作业。第一,课后不宜立即做作业,应先看书复习、整理笔记,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尤其要防止形成边做作业边翻书、边讨论对答案的坏习惯,那样容易造成“一点就懂、过目即忘、一考便晕”的不良后果。第二,作业务必工整,要清晰、简洁地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尽可能一题多解。第三,重视作业评讲。自己做错了的题,要从老师的评讲中找到错误的根源和纠正办法,即使自己没有做错,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讲启迪思维并学会其它解法,同时还要从其他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第四,凡是自己做错了的题都要认真订正或重做。作业要讲求落实,不要贪多求快,忽视效果,更不能投机取巧,照抄答案。

(2)知识梳理与纠错注重知识的清扫,在学完每一节、每一章后,及时梳理出知识要点,化学总结常采用表格、网络图的方式来归纳,构建知识体系。从“错”中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按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改错本,改错本中应有以下内容:一、摘录错题,二、分析错因,三、给出正解,四、明晰感悟,最好用不同颜色笔来区别。

4.认真对待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容易停留在“看热闹”、“瞧稀奇”的浅层次上,因此,同学们要按照老师的提示和指点,不但注意观察那些细微的实验现象,还要注意对仪器装置、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要多问为什么。分组实验对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填好预习报告,以免实验时“照单抓药”、盲目瞎碰。尽管中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是2人一组,也有3人~4人甚至更多人一组的,同学们还是要力争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绝不能拿实验当儿戏,否则,不但达不到实验目的,还可能发生危险事故。一些优秀高中生建立家庭实验室的做法值得提倡。

5.学会归纳总结。

针对高中化学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仅仅死记硬背肯定是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高中化学需要了解的物质及其性质很多,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更多、更繁。那么这时,我们就必须学着去找寻“规律”,对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而形成体系和网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忆知识点规律和方法。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点多而有畏难情绪,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就打了退堂鼓,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后面学习会越来越轻松。

6.化学学习中的记忆

化学知识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它的很多规律性都不及物理和数学强,适用范围不广,特例较多。这就给初学化学的人一种感觉:好像化学总是“学得懂,记不住,考不好”。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大多是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要领,记忆方法不佳。

实践和研究表明:无意义的内容、抽象的知识不易记住,整体记忆优于孤立记忆;记住了的东西总有一些要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刺激强烈、印象深刻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时复习巩固,是增强化学记忆的基本途径,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化学记忆效率,减少遗忘。

(1)加强对比联系,使知识网络化

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相似或相关,在学习中容易混淆,这一点同学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深有感触,如元素与原子、化合物与混合物、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CO2与H2的制取等。要避免混淆,有效方法就是多对比、多联系,找出相关知识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归纳总结及时把所学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不仅记忆牢固,不易遗忘,而且应用起来快捷灵活。其中又以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的效果为最佳。

(2)善于求同寻异,使记忆简约化

这里的“同”是指相同点和规律,“异”指不同点和不满足规律的特例。规律性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容易记住,在应用时也能够解决较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新课、练习和复习中都很重视寻找规律。但是,规律不是万能的,它必定有限制条件,既掌握规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解题时才不会错误百出。初中酸、碱、盐的通性,金属活动顺序,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必须熟练、准确地掌握它们。到了高中,我们再学习酸、碱、盐时,更多地就是学习它们的特性。例如:酸跟金属反应也可能不放出氢气,金属也可能跟碱反应,非金属还可能跟酸或碱反应……。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物质的通性之后,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特性,物质具有特性的原因何在?其中又包含什么新的规律?理解规律记特性,记忆的负担就减少了许多。

(3)充分运用形象思维,使记忆内容生动化

学习化学方程式要经常联想到实验现象,甚至包括实验所用装置、实验者的动作和场地背景;在观察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时,又要尽可能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学习物质结构时要尽可能亲自动手拆装模型,把课本上的平面图形变成头脑中的空间形象。此外一些易混知识和复杂数据,可使用韵语和“缩略语”帮助记忆。如初中的化合价和溶解性口诀,概括过滤实验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的“氢灯灯氢”等等。这些方法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仍然适用。

高中课程较多,要高效率地学好化学,方法至关重要。在形成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相互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ysph/15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