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模复习之第三章基础知识

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16-11-19 11:37:34   点击数:
 

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

注意事项:

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一般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

负极都产生(气泡)

负极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正极的气体可以(助燃)

负极的气体可以(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因此:正极的气体是O2负极的气体是H2,简记:正氧负氢,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思考:从理论上说,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事实上,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资料: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原因:

A、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小。

B、电解水装置中两支玻璃管里水柱的压强不同。

水污染与水的净化:

水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蒸发:水受热变成水蒸汽。

冷凝:水蒸汽遇冷变为液态水。

挥发:容易挥发的杂质从水中释放到空气中。

自然净化:

A、蒸发:雨、雪、冰、霜

B、挥发:瀑布、溪流,水的流动

C、吸附和过滤:水渗入地下,被土壤、沙层吸附或过滤。

D、氧化: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机物)

人工净化:

A、沉降:不溶性杂质。

B、过滤:用净水剂(明矾或氯化铁)凝聚水中微小的悬浮物。

C、吸附: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或一些可溶性大分子物质。

D、挥发:曝气池,让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挥发。

E、杀菌消毒:液氯(Cl2)

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KPa时,水的熔点为0℃,沸点为℃。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水的特性:

A、水的反常膨胀。

B、水的比热容大。

C、水具有极强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沉淀)。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分层)。

水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碳酸饮料的制取就是把二氧化碳气体压入饮料中制成汽水,一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二: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氧化钙CaO

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反应后的清液: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碳酸钙CaCO3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三:硫酸铜粉末与水的反应

硫酸铜:CuSO4、白色粉末、纯净物。

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蓝色晶体、纯净物。

化学反应方程式:

胆矾晶体受热分解: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不带结晶水的白色硫酸铜粉末,称为无水硫酸铜。

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纯净的H2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水,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若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有点燃H2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化学反应方程式:氢气的检验: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发出轻微的“噗”声,则表示氢气纯净。

溶液的形成:

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注意: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

溶解吸热:如NH4NO3、(NH4)2SO4、KNO3。

溶解放热:NaOH(固体)、浓H2SO4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A、“饱和”、“不饱和”是有条件的。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性质和溶剂性质(内在因素)有关,与温度、压强等(外在因素)有关。

溶解性:氯化钠、硝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淀粉难溶于水。

溶解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标准:g溶剂(一般是水)

状态:饱和状态符号:S单位:克/g水

溶解度的含义:

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g水。

含义:

在C时,在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

在C时,NaCl在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部分物质在c时的溶解度表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难溶即“不溶”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温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

溶解度的分析:

结论: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公式:

前提: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的意义:

点: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该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交点: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线:1、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坡度越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坡度越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小。

面:1、曲线下方的任何点,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2、曲线上方的任何点,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做晶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冷却结晶(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溶质一种: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蒸发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冷却结晶。

混合物的分离:

A、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B、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蒸发结晶:

在恒温情况下或蒸发前后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水分减少,溶液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溶质就会析出。例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

冷却结晶: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有晶体析出。例:KNO3中混有少量NaCl。

面粉是无规则的固体,属于非晶体。

有些物质析出形成晶体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形成结晶水合物。

胆矾:CuSO4?5H2O

明矾:KAl(SO4)2?12H2O

石碱:Na2CO3?10H2O

纯碱(或苏打):Na2CO3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的浓度:溶质与溶液的比,比值越大,浓度越大。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

用固体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注意点:选择合适的量筒

浓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固体与液体试剂瓶的标签:

溶液的酸碱性:

酸的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强酸: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

碱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

盐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盐:氯化铵NH4Cl碳酸钠Na2CO3氯化钠NaCl

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

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验、无色酚酞实验、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

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试纸。

注意:广泛型pH试纸pH值是整数。

pH值的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把待测液蘸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

酸溶液显酸性,pH值小于7。碱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盐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可能显中性。pH值可能大于7,可能小于7,也可能等于7。

总结: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不能用来检验酸性溶液。

生活中酸碱性:

酸碱度的应用:

调节土壤酸碱度,适应农作物生长。

控制化工生产中反应的酸碱度。

分析环境污染,指导环保。

声明:因本人资历尚浅,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中医对白癜风
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eterm.net/jbxj/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