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布时间:2024/11/29 19:49:35 点击数: 次
三湘都市报4月3日讯(记者李琪通讯员屈慧莹李倩曹亚丹刘轶南)清明,万物生长,思念成河。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地针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活动,大多采用“云缅怀”“云祭奠”的形式,向捐献者表达哀思。在各地红十字会与卫健委等有关部门主导下,爱尔眼科积极参与各类线上、线下纪念活动。今天,由长沙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主办,医院等捐献接收单位联合开展的“‘生命回响·云上缅怀’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在纪念广场举行。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形式,由参与单位代表向纪念墙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同时,娄底、医院也在红十字会组织下,参与角膜器官遗体捐献缅怀活动。角膜捐献,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癌症一直是世界性医学难题,现在又出现了这么严重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年轻时我没能为这个社会做过什么贡献,死后希望能为医学攻克这些难题尽点微薄之力吧。”年年初,湘雅医学院职工李伯新因医治无效离别人世。遵其生前遗愿,家人将其眼角膜及遗体分别捐献给了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用于帮助他人重获光明和科研、教学、攻克医学难题。“还记得当时老公得知我们都同意他捐献眼角膜及遗体时,他笑了,那是这几年来我见他笑得最开心的一次。我知道,他现在在天上一定很欣慰……”纪念活动现场,李伯新的爱人对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工作人员说出这番话时已泣不成声。72岁的罗海南于年4月4日,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永远的闭上了双眼,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替老人完成了眼角膜的捐献遗愿。“父亲生前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在未生病前,他喜欢四处走走看看,现在有人替他去看世界,我们也很开心!”在罗老的墓前,罗老的儿子罗军说道。“角膜器官遗体捐献,能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能通过缅怀活动,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遗体器官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长沙爱尔眼库主任杨丽红依次走过纪念碑敬献鲜花。纪念碑上,刻着一个个捐献者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悲伤却温暖人心的故事。年角移手术量不足1万例,接收“生命赠礼”助患者复明“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大概90%左右,因为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所以它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最低,排斥反应是导致器官或者组织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角膜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万人。据统计,中国共有角膜盲症患者约万人,其中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10万人,而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约0-人。目前,我国角膜盲症患者数量庞大,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及角膜捐献意识的缺乏,造成角膜捐献者少之又少,角膜材料稀缺是造成角膜盲症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往往因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我愿意成为一名角膜捐献志愿者,弘扬人道、彰显博爱、崇高奉献,践行志愿精神,传播捐献理念,履行生命之约,传递人间大爱。”角膜捐献,医者先行!4月2日上午,医院32名医护人员代表爱医院的百余名志愿者,集体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据悉,医护人员集体签订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在辽宁地区尚属首例。据悉,除了长沙、娄底、岳阳、医院举行相应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外,武汉、兰州、成都、合肥、济南、贵阳、南宁、沈阳等地的爱尔眼库在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下,亦纷纷参与线上缅怀纪念活动。据了解,作为全国性的角膜接收-救助平台,爱尔眼库在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红十字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有序开展眼角膜接收工作,并积极配合宣传及公众教育。同时,爱尔眼库还积极与各地公益组织、媒体合作,开展志愿者培养、盲症救助、公众教育等活动。据统计,爱尔眼库全国10库29站(10家眼库,29个角膜捐献接收站)已接受近份捐献志愿书。[责编:胡元媛][来源:三湘都市报]